中国藏书票始于哪个朝代?
我国最早的图书收藏印章可考的是宋代的“天禧印”和“天章”,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原国家图书馆)。 天禧是宋真宗赵恒的年号(1086——1094年),天章是北宋末年徽宗赵佶的御书阁名,这两方印都是宋朝皇帝的私藏图书盖章用。 至于公共性质的藏书楼,据闻在南宋时就有“书林”、“书会”之类的组织,这些组织定期汇集书籍交换,或许会有加盖藏书印章的活动。但比较可靠一点的记载,是从元代开始的。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崇文署”管理文化教育事业,其中设立“藏书库”,专门收集编撰文献,并派官吏进行管理。可能有了专职人员保管,这时才出现了真正的藏书印章。 至正十年(1350),元惠宗任命张士信为集贤侍读学士,主持修撰《辽史》与《金史》,并“赐钞五万,俾置典籍之官,以掌图籍”。
张士信任职期内,不但搜集到许多辽、金二朝的史料,还网罗了不少蒙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珍贵档案,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供修史使用。同时他还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收录古籍一千五百多种。 为表彰张士信的功绩,元惠宗特赐予他“弘文”的尊号。后人多称为“张弘文”或“张弘文书库”。他的藏书印记也广为流传。如“张氏藏书”印、“张弘文书印”等。 但“张弘书库”的藏书并没有延续多久。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开始实行“灭国兴师”的政策,即攻破城池之后,将里面的图书一并掠走,作为战利品论功行赏。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文化典籍。 张士信之后的元朝文人,虽然地位较高,但是社会地位不高。加之民族歧视和压迫,汉人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和机会,很多知识界人士的心气都比较消沉。于是,读书人不像宋朝那么风雅,也没有金代那种“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元代虽也有“书会”之类的民间文学组织,但多是文人借题发挥之处,已少有前代的风范。元代的藏书活动也就很难见有卓越的贡献或者出色的成就。只能算作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