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颜料肤色怎么调?
这个问题好!我小时候学画时也常疑惑,古人笔下的“高古游丝、出水芙蓉”等笔法与颜色究竟是怎样的,至今我们学习古典书画时依然要沿用最传统的染色方法,可见古人在配色上确实留给我们非常多的宝贵经验。 先贴几张图,感受一下不同色相的色调(注意:由于数码设备色彩差异,图中所有色彩均为参考): 传统配色中,通常会把色彩分为正、副两类。
1.正色,即所谓的“间色”“二次色”,是由两种以上的原有色彩混合而成,如黄色加蓝色等于青色;红色加绿色等于棕褐色等等。这种由两种以上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在色轮中互不边界,因此也称“无界间色”或“复色”。
2.副色,即所谓“三次色”,是上述诸色相中任意一种与原色的叠加色,也就是“有界间色”,比如,我们通常说的“朱红”其实就是大红(原色)和朱黄(副色)的叠加色;又比如“花青”其实是碧绿(原色)和花青(副色)的叠加色。
掌握了正、副色的分类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调配更为具体的色彩了。 首先要注意的是,无论正色还是副色,在搭配上都是“一色为主,一味为辅”,而且主色、副色之间的色相及明度、纯度的差距不宜过大,否则将会导致色彩出现严重的反差而失去美感。
另外还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正色还是副色,它们的浓度均有“度”的限制,超过了这个“度”,色彩就会过犹不及而出现脏、闷、灰的效果。所以古人说“墨分五色”其实是在暗示我们在调色时应遵循“浓淡相间、干湿得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