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刘什么玉?
“书圣”王羲之于公元 351 年撰写的《兰亭序》中,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兰亭” 的句子,此处的 “永和九年” 四字,至今仍被当代不少书法家当做行笔之参考。 为什么呢? 因为这四个字是当年王羲之蘸饱墨汁以后,一气呵成的代表作。 这四个字写得自然流畅、飘逸灵动,笔锋灵动而又不失厚重,充分展示了王羲之深厚的书法功底与极高的艺术造诣。 而写出这 “永和九年” 四字的道具,就是现在闻名遐迩的晋代名纸——鱼子笺。 这份鱼子笺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内,为辽代官员张舜臣所献。 张舜臣本是北宋大臣,因战乱随家族北迁,定居于燕云十六州的兴中府(今辽宁朝阳),并在此任州判官一职。 他平生酷爱书画,尤其是古代字画。宋金之交,他收集到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手稿真迹,又得南宋著名画家李唐亲笔法度,临摹的一幅唐伯虎《落花诗》。 但让他享誉盛名的,还是一幅仅 28 个字却堪称绝代的书法作品 —— 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全篇 28 个字,因为书写时间充裕,所以王羲之在下笔时极为从容不迫。
据传,当时王羲之沐浴更衣后,坐于兰亭水边,提笔蘸墨,先写了 “永” 和 “和” 两字,又沉思片刻,挥笔写下 “九”“年” 二字,最后凝神端详,缓缓写下了 “岁” 和 “在” 各三个。 在整个誊写过程中,王羲之没有挪动过位置,也没有换过姿势,堪称一笔成书。 而这份堪称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正是书写在这份质地细腻光滑而又纹理清晰的鱼子笺上。 正因为这张鱼子笺见证了千古佳作的诞生,所以后世书法家在谈及该作品时,必不忘提及创作时的 “佳纸上溯西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