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子书法家是谁?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副对联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赞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的。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精深,号称书圣,和唐太宗并列为唐代书法两大家。王羲之所处的东晋王朝,社会普遍崇敬文质彬彬的书生气质,这从王羲之几个儿子的名字(玄之、凝之、徽之……)可管中窥豹。在王羲之之前,并没有哪个书法家能达到“书法家+文学家”双重身份的。
而之后呢?从唐朝开始,文人雅士们对书法的追求已经上升到一种精神生活,一种文人四艺之一(琴棋书画)。我们看到的很多书法作品都带有作者独有的个性风格,以及文字背后的文学色彩。 比如苏轼的“浅画云间雁,轻题雪后梅。”米芾的“银汉无边浩荡,玉壶中有乾坤。”朱熹的“屋角清流激湍,竹边斜日徘徊。”还有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些诗句或是作者自咏,或是他人赠言,都使得他们的墨宝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如果只论书法,唐人实际上还是沿袭着魏晋风度。如果论书法加诗词,那唐代确实独树一帜。
不过要是论及书法与文学结合的艺术创作,那就非宋朝不可了。 我们现在谈论的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其实只是宋代书法家群体的冰山一角。宋人对书法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前代,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趣味——追求法度而又不拘泥于法度;强调书写性而又不是纯粹的写意;力求端庄又力求舒展。
苏轼说自己的字:“从容中道,貌合而行殊。”黄庭坚评价他的字:“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他们所追求的正是书法中的“潇洒”,而这种“潇洒”是从北宋元祐年间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始终未曾偏离的审美基调。 这个时代不仅诞生了苏东坡和黄鲁直这样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家兼文学家,其他文人也无一不工书善文。
我们读李清照的词,看朱淑真的词,会发现她们笔下的文字都是讲究书写性的。甚至像杨万里这样的学者作家也不例外——“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的诗清新脱俗,被称做“诚斋体”,他的书风雅洒脱,被称为“诚斋草”。 当然宋人最了不起的还是把玩书法与文艺的文人气质深深印入了我们的文化基因里。
元代以后,无论文人士大夫还是民间书家,他们都以宋朝为榜样,既讲究法度又以书抒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