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存多少古代字画?
你指的保留是保管,还是指传世数量?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写字画画都是用毛笔,而毛笔的制作原材料主要是动物毛。 中国古代使用毛笔作画、书写文字流传至今的文物作品不少。但是古代名画真迹却不多,除了皇帝和少数达官显贵有足够的能力雇用高手复制自己的书画作品外,普通文人学子想留下自己的墨宝多是写诗作文,少有这样的大作。
我曾在北京一家大型博物馆工作过,虽然馆里有许多珍贵文物不能拿出来展示,但那些展品的保管条件应该说是很好的了,但是有些画还是难免受到一些损害。例如有些字画表面长了霉,又因空气潮湿,就会长出绿苔,有的干脆就烂掉了。我们馆就曾经出现过一个稀世珍品被水浸后损坏的情况,那个原件后来就不见了踪影,很是可惜。所以我说中国保存古字画是有限的。 至于说传世的字画那就很有限了。历代都有文化禁书的事情发生,许多古籍善本甚至珍贵的书画作品都会被禁止传播或者销毁。 明代中后期开始就有“藏书家”的说法,但那时主要是指收藏古籍文献的人家,他们当然也十分重视自己对书画作品的珍藏。比如明代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它的创始者范钦收集的古籍典籍十分丰富,他的藏书楼建成后,他不仅自己写了《天一阁书目》,还规定后人只能阅览,严禁抄录或携带出阁。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朱彝尊去参观时,也只能“登阁不得入内,惟仰而观之而已。” 清初著名学者钱谦益也有《藏书大楼》诗:“小楼春睡早莺啼,一卷黄庭半榻棋;老去光阴追不上,鬓边春色为君知。 “小楼春睡早莺啼”所描绘的正是“藏书楼”…… 到了民国时期,社会风气已经开始转变,“藏书”也渐渐被“卖书”取代。 据说鲁迅先生也曾有一间“藏书室”,他去世后,人们在他书房里发现有宋版《周易》等珍贵典籍。 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态度越来越重视,古籍善本甚至是一些珍贵的书法作品又开始受到关注和珍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喜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常常想,只要大家始终对传统文化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我们的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