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人民币如何鉴别?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准备发行新中国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印制局(后改为钞票厂),在上海开始试制人民币。到1949年底,除了10元券、50元券、100元券外,其他面额的纸币都印出来了。 不过这些纸币当时并没有流通使用,因为新中国尚没有成立。它们被存放在银行的库房中,一直未问世。 1949年12月在天津成立的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附设财务学校是新中国唯一的一所学校,负责培训全国的会计人员。1950年8月9日,这所学校的校长吕瑞英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你校所存假币甚多……现特派人来接收,以便发给各地。”这封信来自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财政厅,发信人正是后来成为著名货币史专家的卢俊峰。 在这封信里,他这样描述收到的这些纸币的情况:“计有五种:拾圆一种、伍圆一种、贰圆一种、壹圆四种;颜色有灰蓝、草绿两种;版面设计除满洲银行及中国银行两款为伪满时期印制之外,其余均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期印制。”
这封信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人们就发现了大量“鬼子钞”——这是人们对日本侵略者印制的伪钞的俗称。这些伪钞被集中起来,由财政部派遣代表接收,统一处理。 这些伪钞中,有些是在中国境内印刷的,如内蒙古的“绥远省银行”和黑龙江的“龙江银行”,都是由国民党政府命令建立的民营金融机构,在抗战胜利后被日军占领,被迫印制纸币。但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印制的。
面对这些被席卷了半个中国的邪恶之物,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很难坐视不管。于是,自1950年到1694年间,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权陆续公布法令,对日伪时期的纸币和其他债券进行定价、回收和处理。由于当时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处理这批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物易物——用工业品来换取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在城乡贸易中,农民用日伪纸币兑换来的布匹、煤炭、药品等,又返回到工厂,变成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战后美军占领日本影响,刚开始这些伪钞在日本国内也广泛流通,因此还有一部分必须用美元向日本民众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