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币值正常吗?
不正常,而且相当不正常!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或者叫做国有体制)。这个制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贷款为主、资本项目开放度很低(相对于GDP和外汇储备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对外投资相当少,2014年只有5%左右,而同期日本是38.7%,韩国是9.6%,俄罗斯是17.4%)。在这种体制下,汇率制度的选择就显得很简单了——只要维持政府的信用(对国内)和对外的信誉(主要指还债),那么货币政策就只剩下一条路径——扩张性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买入外汇等)。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外贸顺差巨大(近十年每年出口都超过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也水涨船高,从1949年的1.06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3.9万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如何运用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最有争议的做法就是买入并持有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同时抛售所持外汇换取美元。这种做法相当于用本国居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来购买美国国债,从而实现本币价值增加。
这种操作模式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背后的风险和代价都是巨大的。首先,它让利于美国(增发货币),同时又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增发货币带来的贬值效应最后还是要由其他国家来承担);其次,它增加了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付息),同时降低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本币购买力下降)。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除了来自于国际贸易顺差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热钱涌入——海外机构投资者和企业或个人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断将资金投入中国,以期取得高于其它国家的收益率。这些热钱的来源地涉及面很广,有发达国家(欧美日),也有发展中国家甚至穷国。由于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投资获利然后撤资(部分热钱是为了转移财产,逃避制裁)所以他们的手法极其粗暴且带有很强的投机性——只要是能赚钱什么招数都用上了(包括联合做空、哄抬物价、恶意炒作等等)。
当然,热钱涌入也有好处的——起码它能让一直靠政府融资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X)的财务费用大大降低(因为热钱大量涌进,为了维持稳定,央行不得不提高债券利率,而这笔费用最后还是要政府买单),老百姓的工资水平也会因此有所增长(因为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多了,工资水平必须相应增加才能买到原来的商品)。然而这样的增幅远远比不上国债利息和通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