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来源于哪个汉字?

薛希梵薛希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问题有意思!首先,从货币发展来看待。 古代(原始社会——战国时期):物物置换。你有一头牛,我有十只羊,我们互相交换一下,各得所需而已。但是这样有个问题,如果我要你的羊,不需要你的牛了怎么办?就需要有一个“一般等价物”的概念存在其中。这就为后来的货币产生了基础。

汉代:汉承秦制,以黄金为币。但是民间交易仍然以物易物的形式为主。黄金作为官方货币,数量并不很多,所以价值很高,一公斤黄金相当于50公斤白银的价值。后来汉武帝攻打匈奴,耗费了大量的金银,使得银的价格下跌,直至明朝末年,一两银子才等于100文钱。(明末江南织造局用丝绸、茶叶等换回大量白银,使银的价值上升,一两银子又等于200文钱了。)

宋代:交子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经济非常发达,但是军事上却不怎么样,一直遭受金人入侵之辱。为了弥补军事上的遗憾,宋朝廷就大肆敛财,向百姓征税极其重,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发明了交子这种虚拟的货币政策。

元代:纸币成为主要货币。元代的疆土很大,西到中亚,北到蒙古高原。因为管理地域太大的原因,元朝在建立之初就没有实行过盐铁官卖制度,所有商品都是自由市场定价,因此商业非常活跃,而纸币也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元廷为了保证纸币的发行数量,采用了“钞本制度”,即发行多少纸币,就要有相应的白银储备。

到了元代中后期,由于战乱,各地赋税不入库,造成财力和人力都不足,导致纸币发行量过多,通货膨胀,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元代的纸币虽然是纯信用货币,但却是我国信用货币发行的先河。

明代:钱帛兼行。明初沿袭元代的钞本制度,但是后来发现不行,纸币发行量太大,导致通货膨胀,老百姓把家里的铜钱换成了纸币。于是明政府采取“钱帛兼行”的办法,规定每十个铜钱兑换一枚丝织物(丝绸)。

随着纸币发行的膨胀,“钱帛兼行”的换算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明末时,一枚丝绸可以兑换两千五百文钱了。 清代:银两为主,银币为辅。清初仍然沿用“钱帛兼行”的制度。但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增多,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致使银价下跌。

康熙皇帝命令严禁以物易物,只能用银两来纳税。自此以后,银两便成了主要的流通货币。清中期以后,白银储量减少,再加上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清末白银更为紧缺,以致于达到一个奇奇怪怪的境界:一个普通清兵的口粮,要折合白银36两,而太子的口粮则折合白银90余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