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一卷折合人民币?
18世纪到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期间,曾将毛纺纱线(原棉加工成纱线)以低于中国市面的价格卖给中国人,但交换条件是中国人用丝绸、瓷器等商品兑换。双方各取所需,贸易顺差很大。 但之后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出纺织品,并逐渐占据中国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由于纺织品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激烈。为了维持市场,英国人开始用炮舰政策威胁中国政府,要求扩大通商口岸和关税优惠。 面对咄咄逼人的“老夷”,清政府只能答应。但此时中国自产丝绸的就业机会已经大大减少,而外来的纺织品(主要是英布混合棉)占据了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中国的丝茧出口从1750年的243.6万磅下降到1839年的185.9万磅;生丝出口也从1747年67.6万磅下降至1839年的23.9万磅。
为扭转纺织品贸易逆差,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关税收入,清政府鼓励种植棉花,开发新垦荒地,鼓励手工业发展。在20年间,棉花种植面积由300万亩扩大到1600万亩,产量增长了1倍;棉纺织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虽然当时机器大生产的棉纺织业已经在西方国家出现,但手工棉纺织业在我国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中,国内消费市场是巨大的。虽然中国的棉纺织业与西方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凭借强大的国内市场,仍能与日俱增,甚至在外贸逆差的背景下实现贸易顺差。据统计,1800年至1860年中国棉织品对外出口值由700多万英镑增至900多万英镑。 中国棉纺织业的兴起,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工业革命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使英国纺织行业原有的垄断被打破。自从中国有了自己的棉花生产和棉纺织业后,原来通过印度渠道输送的棉纱和棉布就不再经香港输入中国,而是改为绕道好望角直航。这样,不仅英国减少了一个贸易渠道,而且因海上航程的增加,运输成本也增加了数倍,使英国纺织行业的利润受到重大损失。
其次,它使得西方国家不得不改变单纯靠战争和胁迫的手段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转而寻求与中国工商界的合作。
最后,它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比如美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因为非洲是棉花的原产地,盛产优质棉花。但欧洲和美国需要进口,因此就必须从奴隶制殖民地输入。随着中国自己逐步成为了一个棉花生产国,并向国际市场输出了大量的棉纺织品,欧美国家用于购买非洲棉花的开支就相应减少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非洲人民的反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