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50两银子是多少人民币?
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明初的白银产量和进口量都非常大,导致银价非常便宜。以成祖永乐年间为例,当时日本铜币(本贯)在江南的兑换价是每贯(一千文)6文钱;西班牙银丸(卡斯特罗)在南京的兑换价是12文/枚;墨西哥ZC型银元(西班牙殖民者正式输入的墨西哥银元,后改为方孔圆钱式样)在上海的兑换价是8文/枚。 到了明中叶嘉靖、隆庆时期,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东南亚、印度乃至波斯的白银通过沿海的商贾大量输入中国。此时白银的购买力大大下降,以万历二十四年福建巡按冯应京上奏的《增羡银折》为例,其中详细论述了当时各省白银的价格:
《增羡银折》里的价格是针对官窖(朝廷直接掌控的矿场)出产的白银而定的,民间私销的白银要稍低一些。这个收购价格没有考虑到冶炼成本(官窖的银矿是由政府包揽加工费用的),也没有考虑到运输成本,因此可以说是接近出厂价的。但是即使如此,一盎司(约31.10克)的白银也相当于300多克的金子了! 一盎司大约等于28.35克,合明细银四两,用现在的汇率计算,约合147元人民币。 而明朝中后期的米价一般维持在每斤(十合)一二钱之间,好的年份一斤大米只需要一两银子的物价水平——这几乎比今天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大米零售价还要便宜。
综上,根据不同的时代和来源,以及是否考虑货币贬值因素,明末的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三千元至六万元人民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