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什么时候不流通?
1976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20元、2角和2分币;1980年4月15日,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1、2、5角币的硬币;同年还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的各面额纸币。从1987年至1603年,国家分别对第三套人民币进行了五次大幅度升值调整(其中1987年和1990年的两次上调利率,均为存款利率上调)。
1999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目前仍在发行中。 那么,为什么在第四套人民币尚未全部退出流通领域时,央行就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呢?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金融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投资工具及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民银行于199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要求“国家实行货币政策的调节”。为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需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手段进行逆调控。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的时候,央行适时地通过加大降息幅度和频次,来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1998—2002年间,人民币贷款的名义利率累计下降了16.36个百分点,实际利率更是下降超过20%。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企业融资边际成本下降,整个社会的投资积极性大增,经济增长率迅速回升并达到高增长水平。 但是,在货币政策作用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在低利率政策环境下,由于资金的价格较低,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得它大量涌入金融资产市场,从而推高了各类资产的价格,引发了新的泡沫现象。2003年开始,中央银行逐步收紧银根,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此情况下,各种金融风险开始显现出来。
众所周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剧烈的冲击,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必须采取相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在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过低的利率往往难以发挥作用。如何把握货币政策的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推出了第五套人民币。一方面,它可以利用利率杠杆这个“软刀子”继续刺破通胀上升的势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规避和消除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可以说,推出第五套人民币,对于当时的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