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琉璃什么价值?
这个问题,我三年前做过整理,特意去查了资料,如下: 首先说颜色,古代琉璃的颜色主要是单色,就是一种颜料配一种底色,比如红色(朱)、绿色(碧),当然还有彩色,比如青花——青白花;然后还有复合色,就是两种颜色混合一起形成另一种颜色,比如黛紫(黛蓝色和紫色相混而成)等等。
其次说工艺,古代的琉璃分冷制和热制两类。冷制是先用模子做出坯体,然后再进行着色,最后进炉烧制,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琉璃塔上的花纹,大部分都是冷制的;而热制是将原料放在坩埚里面加热融化后形成的液体,可以直接注成各种形状,不需要模具。热制一般需要高温窑炉才能完成。
再次是材质,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实现在的琉璃材料主要就是石英砂等矿物质加入氧化铜粉,在高温下熔融后形成的玻璃质材。不过古代似乎不是这样,因为古书上面记载的琉璃原材料主要有水晶、琉璃屑(加工过的琉璃粉)、火珠(不知是不是玻璃球)等。 最后讲价格,我认为从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以后,中原帝国与西域文明有了紧密联系,很多奢侈品纷纷传入中国,其中就包括琉璃。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朝廷曾经因为进口琉璃过多而引发财政紧张。
东汉时,中央政府为了掌握这种奢侈品的生产技术,甚至将造琉璃的技术传到各地官府。但是到了晋代,这种情况就有了变化。据说当时有个叫傅咸的官员认为琉璃制作复杂,费用高昂,不如用黄金铸造官印实惠。后来这个看法成了主流意见。从此,中国的皇室不再自己生产琉璃,而只在民间征收相应的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