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陶瓷有收藏价值吗?
西周的陶瓷?得看是什么瓷器了,如果是青釉印纹硬陶器,那价值就太低了。这种器物虽然外观有点类似现在的瓷碗、瓷盘等餐具,但是烧结温度不高(只有1000℃左右),没有釉层,硬度也不够,耐磨能力很差,保存下来的器物多数都有残缺,完整器形少的可怜。而且因为工艺技术的局限,这件物品上所能承载的纹饰也是有限的,多数都是刻划花纹,比较简单;另外因为是泥质原料,所以器物表面是比较细腻的质感,和釉质的感觉相差很远。目前我还没有见到过真正的西周时期陶瓷器的实物,但是根据文献资料和春秋时期的陶器来分析判断,应该是上面所述的样子。 所以这样的东西如果真是西周时期制造的,收藏的价值应该说是非常低的,只能算是文物里的“杂项”,卖不了多少钱。
但如果真有这样的东西流入社会,由于没有标准的器物造型和繁复的花饰图案,一开始会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现代仿品或者战国楚地之物…… 那这东西想要卖出好价格就更难了…… 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已经有很高的烧制温度(1250℃) 和很强的釉层,但装饰仍然以刻花为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进一步发展,已经能够烧制出质地细腻、釉色晶莹润泽的青瓷器。不过这时仍属瓷器萌芽期,制瓷工艺还不成熟,烧造的瓷器胎体较厚,有的还存在气泡。 这个时期的窑址分布也比较广泛,南到江西,北到北京,东到山东,西到甘肃,都发现有这一时期的瓷窑遗址。 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造型还是装饰花纹都没有多大变化,仍然是单色釉,刻花为主要装饰手法。
这一时期的器皿类器物除碗、盘外,还有奁、瓿、盒以及支座之类。
这些器具中的大部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餐具、茶具很接近,只是体积一般都比我们现在用的要大一些。
到了东汉时期,南方地区开始制造出一种带有彩色釉的瓷器,称为彩瓷。
这种技术和北方的唐三彩相似,但在南方并没有盛行起来。一直要到宋代,南方才是主要的瓷器产区,才成就了景德镇“瓷都”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