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铜的文物价值多少?
这件物品是个铜印,印面有阴文篆书“常山王”三字。常山王是指北魏文成帝之子拓跋弘,史称献文帝。此印是朝廷颁布给献文帝的诏书时所用。由于官文书的传达一般需由二人以上共同执掌,而这件器物却只有一枚印章,所以可以判断这是一枚私印——就是个人用的私章。这种用章的习惯在明清时期还很普遍,但是到了清代中期以后,就渐渐被官印所取代了。
从材质上来说,这枚印章质地不算特别好,属于锡黄铜,是一种含有锌和铅的青铜。我国古代铸造技术很高,用锡来铸钱、铸币,但是用锡来铸印章却不是很多见。因为若使用高锡青铜来铸刻印章的话,时间稍长就容易锈蚀,保存不容易。而这枚“常山王”印能经历一千五百多年风雨而没有彻底腐蚀,实属难得。 另外,这印上的文字也很值得研究。
这些字是用古汉语写的,但是与今天我们的汉字不同,这是古代的篆书体。这个“常山王”的“王”字写得特别胖,而且下面一横特别短,跟现在咱们写的“王”字完全不一样。
这件“常山王”印出土于1982年,当时在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村附近的一座北魏永平石造像塔发掘出来。这座石塔造于公元516年到525年间,高约十米,共有九层。虽然造像塔已经坍塌,但是内部结构仍然保存较好。在塔的基座上,还有两尊巨大的力士佛龛像,分别用青石雕刻而成。
这两具佛像都是赤膊上身、头戴圆帽、身披袈裟、结跏趺坐,看起来神态安然,气度非凡。尤其是其中一具女性力士雕像,在当时的佛教艺术中非常罕见。塔内还发现大量造像记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建塔盛况以及施主姓名。而这件“常山王”印,就是在清理这些造像记铭文时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