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没有五元袁大头?
1935年,国民政府统一了币制,先发行的法币,但贬值很快 为了抵制日货和接收东北等,又发行了以“一元钱”为单位的关金券(与英帝贷款有关),面值很大,但后来也贬值得很厉害; 后来看到英镑美元的国际威望,又开始酝酿法币改革,打算从英国和美国那里得到支持,让汇率稳定下来并恢复经济 为表示诚意,先拿出些真金白银出来,于是就有了这些银元,正面图案是袁世凯的侧面像,背面铸有“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和“壹圆”字样.
因为当时的国内情况已经不允许继续拖延时间只发行纸币了,所以这枚银元发行后,国民政府又在1936年、1937年和1947年多次发行,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时都没有停止过。 我手里的是1937年的。 因为当时对外贸易需要,我国还按照国际惯例将部分银元正式命名为“袁头一元”,并在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前正式进行了公告。因此虽然民间称此银元为“袁大头”或“袁世凯”,但这种叫法并不确切,正确名称应为“袁头一元”。 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袁头一元”在货币学里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样币”,是指用于展示的样品,并非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发行的货币。而这一类型的“袁头一元”还有很多。
我曾在一本旧书摊上买过一套,是中央造币厂于1936年为纪念孔子诞辰2528年而发行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的银币,共有三种面值,主图为孔子的侧面像,背面写着“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六日印行”及一枚五角星。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这玩意儿也没能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