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浙江省叫什么?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南濒南海,西依天目山脉与安徽接壤,北靠钱塘江、杭州湾与上海和江苏为邻;陆地地形自西南向东北斜伸,大致呈梯形分布;地跨东经118°01′~123°16′,北纬27°05′~31°11′。 浙江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沿海是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多样。有海拔千米以上的群山数百座,地势最高、纬度最低的山峰为天目山的太白顶(海拔1500米)。
中国东部季风区的亚热带区域,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升温迅速,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爽干燥,冬季寒冷潮湿。年平均气温14~18℃。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左右。七月份平均气温26℃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从地理位置上看,浙江介于北纬27°05'~31°11',东径118°01'~123°16'之间,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全省东西宽约100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面积10.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1%。
与周围各省区相比,其范围大小居中,南北长度居中,而东西宽度则最窄。
浙江省东临黄海、东海,南接福建,西连江西、安徽,北界上海和江苏。
海岸线漫长曲折,长度超过江苏省和云南省。全省10.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陆地和海域两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约占1/4,岛屿和港湾众多,有“千岛之省”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