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葡萄酒吗?

双思杨双思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根据2010年发布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葡萄酒消费总量为118000千升,同比下降10.9%,消费金额19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1%。而在2005年之前,中国的葡萄酒年人均消费量还不到1升。进入21世纪后,中国葡萄酒消费快速增长,但总体来看,增幅远不及饮料酒。

从统计数据来看,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的酒类消费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其他酒类所占比例不断提升,葡萄酒消费量占酒类消费总量比率持续下降。2009年,其他酒类产量占酒类产业总产量94.5%,销量占89.8%,实现综合营收5632.1亿元,占酒类产业总营收79.1%。葡萄酒人均年消费量1.3升,总量为122.8万千升,相比2008年下降6.2%。全国现有酿酒葡萄栽植面积8.8万公顷,较过去五年减小50%,13种酿酒葡萄产量为32万千升,同比下降35.4%,减收28.4%。

一帮朋友在一起侃山、喝酒、吹牛的时候,我时不时会提起,中国葡萄酒消费第一县是河北遵化县。他们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仿佛我来自另一个星球。

中国葡萄酒消费第一县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不是天津,甚至不是河北石家庄、保定、唐山,而是河北遵化县。1989年,在1984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缩小65%之后,包括河北遵化市、江西、山东、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等地纷纷又扩大葡萄栽培面积,从80年代的14.5万公顷增加到95万公顷,中国掀起了第二梯队发展葡萄种植的高潮。当时,葡萄价格很低,大量农民砍伐葡萄树,葡萄窖遭到严重破坏。1996年,我国国产葡萄酒60%以上为散装销售,很大一部分用于调拨出口。1997年国家下达20万吨出口配额,7月各酒厂开始排队报关,9月份国家外经贸部宣布:取消葡萄原酒和加工葡萄汁的出口免税优惠。当夜,国内葡萄酒价格大幅下跌。从此中国葡萄酒开始走下坡路。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掀起过一阵咖啡热,当时全国咖啡厂也不过十多家,主要分布在广州和杭州。杭州的咖啡厂是国产品,主要原料是从拉丁美洲国家国产的。广州的咖啡厂是合资的,主要成分是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当时的咖啡产品主要有2种,一种是速溶咖啡,一种是煮咖啡。速溶咖啡主要是飞马和红五星。煮咖啡有摩拉、耶加雪啡、蓝山等,主要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在享用。但在当时,喝咖啡是很时髦的事情,不管是不是发烧友,都是很高级的事。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喝咖啡很时尚,但当时没有这种意识。有意识的人是很罕见的。从当时的环境来看,喝咖啡的人肯定要喝酒。喝酒要喝进口的,国外的葡萄酒是消费的主流东西。

1993年,浙江有一家“康奈咖啡”,他们做了一个东西:康莱红酒,这种酒就是用中国的葡萄酿酒,实际上就是葡萄酒。当时中国的红葡萄酒已经在市场上了,但是不够,就造假。为什么老说中国葡萄酒不正宗?实际上“西凤酒”是中国的最早的红葡萄酒。“康奈咖啡”的康莱红酒在卖,陕西的西凤酒也在卖,还有一种中国的红葡萄酒在卖。葡萄酒从这个时候,已经慢慢进入到中国的饮食体系里面来了。

1994年以后,中国进口葡萄酒开始多起来了。90年代后期,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进口商。1999年以后,中国出现了大量的进口商,但只赚钱,不贸易。因为90年代末中国的政府对进口商进行扶持,所以出现了很多进口商。这些进口商的用处,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的外汇。这跟中国当时加入WTO有很大关系,增加国家的外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国的葡萄酒业到了最残酷的时候。不管什么水平的人,什么文化程度的人,能够想象得到那个时代是最残酷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