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三年壹圆有没有铜币?
中华民国三年壹圆有没有铜币?
中华民国创建之初,由于对钱币铸造进行统一规划未及,各军阀地方政府擅自动用钱币模具刻制银元、铜元。一时间,各种版别的铜钱纷纷面世。据专家调查,自1911年1月份开始,至1929年6月份结束,铜元的版别至少有2600余种。其中最精彩的要数“袁大头”了。
“袁大头”的主要特点是:铸行尺寸规范,重量足,其含金量及含银比例均符合国家钱币铸造有关规定;正面图案均为袁世凯五分侧面像;“袁大头”版别多,造型优美,制作痕迹不多,锈蚀较少,层次厚重,整体感强;背面景色多样,图案精美,书写楷草夹杂,运笔流畅。
其实,“袁大头”原本指铸有袁世凯侧面图象的银元。因其头像后脑后垂发髻,故民间又有“袁大头”之称。“大头”一词是我国民间对人的美称。因其头较大且饱满,故民间称“大头”。又因袁像银元形制规整,品相好的较少,难以流通,故称其为“大头”。
铸造钱币是一种经营行为,经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取利润。但不同于一般商业行为的是,铸币业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再生产行为。它是“把社会剩余价值尽可能多地转变为铸币,以取得更大的剩余价值。”
所以,钱币铸造业是聚银行为,其生产的目的,除了获得普通商品的剩余价值外,更重要的是获取铸币利润。而铸币利润又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为了尽可能的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扩大利润,在漫长的铸币史上,造假者始终与造币者间不断展开着场无休止的博弈游戏,这也正是使钱币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