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群益馆画瓷的名家是谁?
“上海仿古瓷鉴赏示范活动周日上演”。此次展览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国收藏名家俱乐部、雅昌艺术网联合主办,上海康平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上海良济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收藏协会会员协支持。
展览现场还将举行上海古玩行业鉴定组第二次沙龙活动——陶瓷组专场讨论,中国收藏名家俱乐部秘书长王建华、上海古玩行业鉴定组陶瓷组专家沈伟达和朱峰,以及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博导陈克等专家,将对10件代表性藏品进行点评和讨论。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的艺术品走进每一个中国家庭。”中国收藏名家俱乐部秘书长王建华说。
此次活动评选出的最佳藏品,还将获得“2014年度十大珍藏”称号,并被相应馆部收藏。
活动还将评选出上海古玩行业2014年度十大人物,以及2014年度上海古玩行业杰出青年。
民国时上海群益瓷绘社的名家是谁?
上海收藏家赵定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个瓷绘社实际并不存在,“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在20世纪30年代由20多位上海绘画界的名家发起,挂靠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名流如张大千、潘伯鹰等都以社员的名义参与绘制作品”。据赵定寰了解,这个瓷绘社只为上海一些有钱的人家定制各类瓷书画,一般20多幅作品才装一个箱,当时不少名家以绘画瓷书画为荣。他们绘画的时候也很隐秘,往往在晚上,以防画作流出去。他们不但画瓷书画,也画普通书画,不过从画艺和流传来看,瓷书画更显精湛,毕竟接触的人不多,也谈不上毁誉。
上海人民印务总公司的一位职员曾为群益瓷绘社装裱过一批字画。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批字画的作者包括蒋百里、徐悲鸿、郭沫若、刘纪文、吴湖帆等。据他回忆,当初装箱时,每个箱子外面分别贴着“书籍”、“善本”、“文物”等封条,还有一批没落文人画家的作品也在这个瓷绘社的名下出现过,内容多是古人诗词书画,或是松骨鹤影、山水美人之类。
“当年社会上有个传说,说你只要去沪西福裕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校址)8号敲门,说出‘大饼油条’这四个字,就会有一个人出来把你带到瓷绘社,看你够不够水平,是否有资格进这个门。”赵定寰说。
但让赵定寰不解的是,这批瓷书画并没有因历史变迁而失传衰落,反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鼎峰。那时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也有人开始收藏,还出现了很多仿制者。
徐悲鸿的《泰山极顶》。
王个簃的《寿桃》。
张大千的《翠云金盏》。
陆俨少的《湖山清境》。
丁衍镛的《唐人诗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