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民国二年有没有?
近年来,银元交易市场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面貌,袁大头成为主要交易藏品之一,并且不同时期的袁大头价格相差很大。虽然近些年来袁大头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但是仍以原味藏品为主,很多其他版别的精制币或纪念性工艺品大多对藏家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如果一味追求新奇特而忽视了藏品的综合评价,很容易买到废铜。
“袁大头”银币共有5种,由低到高分别为:三年的1100元、八年的1600元、九年左右的2900元、十年的5000元、三年的签字版26000元。另外,民国三年的签字版试铸样币,是顶级珍品,市值30万元。
现在市面上的袁大头基本上都是假的。袁大头从材质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白银铸造的,又称银圆或洋钱。一类是镍银铸造的,又称镍洋钱。从版式分,又有七种不同的版别。但从工艺上又可分为普通版和样版(试机版)。普通版就是我们平常看见的,样式寻常的袁大头。样版(试机版)有较为精整的,也有极其粗糙的。
从刻模工艺上又可分为:磨刻版、击刻版、铸造印章式和铸造雕刻式。制造方法不同,又可分为:铅质、铁质、铝合金质等。
其中磨刻版较为精细,击刻版的十分粗糙,印章式的是用印章刻出来的,雕刻式的是用刀刻的。
以上这一些,都在袁大头人民币的研究参考资料里面。
据专家介绍说,从1937年上半年开始,由于战争,上海银元交易流通基本停滞,许多银号的业务也基本停止,原以“飞马徽”为标志的上海银钱同业会所铸造发行的“中华银”银元(俗称“飞马洋”),也基本停铸,一批库存“飞马洋”被民间银号以低价套购。
而国民党政府上海储备监理库曾公告:“自七年(1948年)6月1日起,现银出口要受限制,每票额在10000元以下者,准许出口,10000元以上者,须经省财政机关汇兑证出口。每票出口银10000元以上者,出票人应填具银铅封票,并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戳,始准放行。”
也就是说,从1948年6月起,上海银行不得再自由出口银元,凡银票超过一万元者须经省级财政机关签发“汇兑证”准许出口。在此之前,许多有“外汇”指标的外侨和在外留学生,利用这个空隙在沪购得大量银元,通过上海银号、钱庄以“汇兑证”为出口凭据,通过各种渠道运往国外。
而从1949年内战爆发到1953年底全国完成经济恢复时期,国家鼓励国外银元回流。“中央银行”以“金银收购令”为据,收买民间银币,价格较市面较低。
国内各大银号也都在作进口生意,将国外银元经香港转进国内发售,以补贴汇差损失,而且可抬高价格售出,获取较大利润,因而这时各地银号仍然有机会获准进口银元。但是此后执行银本位制的各国都在陆续放弃银本位,改用金本位,并停止银条、银片的生产。所以,从1954年以后,各地银号已无银元进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