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在传统的书法作品中,印章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书法印玺,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遗产,古代有“诗书画印”之说,可见四者历来在艺术领域中,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一方古朴典雅、温润悦目的印章,钤盖在精光四射、古劲斑驳的书法作品中,相得益彰,更增添了艺术的情趣。
我国印章从质地上说,有金、银、铜、铁、玉、石、有机质印章等;从用途上说,有官印、私印等。官印由官方颁给,私人为官吏者,只可使用官印,不可用私印。官印代表政权是权力的象征,私印可自由镌刻使用。秦代已对印章的使用与制作作了严格的规定:“玺”为君王专有,“诸侯王”称章,官吏称印,民间普通称“私印”。
私印体制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多样。按性别分为:男印、女印;按年龄分为:幼、成、老;按官职分为:官、候、校尉、郡守、将军、邑长、司马、长史、令、丞、尉等。内容多镌刻姓名字号,表达主人愿望的吉语、警言,以及表字连用的四字印,还有镌刻吉语、成语、格言、诗文的闲章等。汉代时,姓与名是分开的二印,两方印均同时钤用。秦汉时,人们还用篆文或鸟虫书作印文,使印成了一种独特的篆刻和图案装饰艺术。人们用玺时,先以印泥封好绳扎的绳结,再用印加以钤盖。印泥是用蓖麻油、朱砂粉末及艾蒿末反复研磨而成的,将这种印泥钤在封固的绳扎上,可防止私拆。这种印泥的朱红色非常稳定,埋葬在地下几千年还能鲜艳如血。
汉代以后,印章的用途更广。在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作为信验标记,始于唐代,盛行于宋元。宋元时期,书画界流传着“宋印无款,元印有款”的口决,即宋代印章一般不镌款文,而元代则款文和印文同时并存。书画上印章艺术的流行,为金石学的发展和明代至今的篆刻艺术创造了条件。
元代印章有了较大变化,一是由“泥封”发展为“纸封”而变为“嵌”入纸中。印章质料亦由铜、银等金属变为质地柔软的石材。二是印文由凸的朱文发展为凹的白文。三是对“姓名印”、“闲章”等十分重视,作为书画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可以以此来鉴定书画的真伪。
印章镌刻内容有:
姓名印。一般用于署名,包括字号、表字的闲章。如“文徵明印”、“仇十洲”等。亦有以地名作印的,如“西湖”、“松禅道人”等,这种表字连用的四字姓名印和“别号印”、“斋馆印”等,现在多作为一种“雅印”或“闲章”使用。姓名印多朱文,字数少的(两字内)亦有白文。一般榜题于书画作品右上角(款字上角)姓名之下,与下角的“字印”相呼应。
字印。亦称“一字印”、“字号印”,是姓名印的辅助印。朱白均可,多为白文。用于“款识”下角、款字后侧或右侧。在书画上使用“字号”时,也可单用“字印”而不用“姓名印”。
闲章。闲章始于汉,盛于唐宋,有“古印”、“古博”、“古香”、“珍重”等内容,宋苏东坡时,用“玉印”、“金印”、“琼印”等。宋元时期,书画家在作品中署款钤印已成风气,闲章内容发展为“富贵”、“吉祥”、“长春”、“日延”、“长乐”等吉语。或以“松、梅、竹、兰”等植物刻印,这些植物亦代表了文人的优秀品质。亦有镌刻警言的,如“文章山斗”、“惟吾德馨”、“文章为我生”、“君子以修德学文”、“文章衣被天下”等。亦有自作诗词的,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