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工笔画展作品欣赏?

陶惟熠陶惟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中国重彩画学会”的执笔者和奠基人,何家英先生在工笔彩墨画的探索与实践上付出了20多年的时光。从早年的新颖别致的少女系列《山地》、《胖女》、《秋冥》(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到90年代《学瑛》、《红苹果》、《丽人》(作品收藏于人民大会堂),及近年来的《米脂的婆姨》、《十九秋》、《朝露桑》,无论这些作品的尺幅大小,在其作品中皆表现出一种鲜活的灵动之气,在写实与写意两种技巧的演绎中,使画面洋溢着一种诗意的朦胧和浪漫。

何家英之所以能够从当代工笔画的发展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他选择了工笔画这一传统表现方式,而是他能够以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与艺术表现手法把已失去活力的传统工笔画赋予新的意义;何家英之所以能够在学院式写实绘画中另辟蹊径,是因为他能走出“临摹-写生-创作”的模式,将中西绘画的基本特征融汇于一炉,从造型方法、人物表情到画面的构成、色彩的运用以及材质的表现方面都力图建立一种自己的具有现代美感的全新风格。如果说中国画的写意性代表了其与西画的根本差异,那么工笔画中笔触的游离性就构成了与西画笔法的截然对立。所以从笔墨技法入手,寻找写实与写意、工笔与重彩的最佳结合点,是何家英先生20多年来苦心孤诣的孜孜探索。

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体系中,毛笔的运用是其技法的核心特征,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涩润构成了其审美的基本准则,而毛笔的中锋用笔则是其笔法的根本特征。在何家英先生的画中,除了保持着以线造型的基本语言特征外,笔触在运用过程中已游离于中锋概念之外,而且笔触、线条在画面中只是作为一种勾勒物象的辅助工具。在工笔重彩的过程中,色彩已作为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在其厚重的色晕之中,色层的叠加、覆盖、皴擦,使画面在色彩的多层面构成中凸显质感、量感和光感,尤其是大面积色晕的渲染,不仅淡化了线条的勾勒,使线型笔法成为暗部色彩的强调与补充,而且在晕染过程中的皴擦技法加强了色彩的力度,同时色层的覆盖也使宣纸的肌理在画面中呈现出来,从而形成笔、线、色、质浑然一体的技法体系。这种画法使工笔画和重彩画之间不再有明确的分界,其“工笔重彩”法既不同于传统工笔重彩画那种以线条平勾、重色晕染的审美特征,又与国画界在80年代盛行的装饰意味的工笔重彩不一致,而是将笔法、线型、墨法、色晕、皴擦、渲染、泼洒等中国画技法与西画中素描、速写、雕塑的造型规律和色彩构成规则相糅合,使人物的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更具现代感和表现性,使画面在整体的构成和色块的组织上更具抽象性和装饰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