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五品官是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划分严密,清朝更是将这种划分制度发展到了极致。从皇帝到最底层官员,有明确的品级分别,高下之分一目了然。很多影视剧中,常常会听到各种官品,比如五品,七品等等。那么,清代五品官是什么官呢?
清制,文官七品以上为清贵,到了五品以上,相当于二三流的地方长官了,可以称得上是”中下级官员”了。
地方官中,相当于直隶州,上县一任知州或知县者(一般而言,直隶州比直隶厅要大,直隶厅比上县大,上县比中县大),迁用道台。
道台又称道员,有各种名目,如分巡道,兵备道等等。其官衔上除了有”分巡某某处地方”等等字样,也有”加按察使衔,升用道......”等等官衔或字样,相当于我国现代的地区专员或专署专员,所不同的是道只是省级长官的”直属机关”,却无专任,而专员却是下辖若干县的行政长官。
到了这一级,已经可以补京官了,比如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一级的下级官员,相当于农业部或交通部等正部长级单位的副部长之类的官员),正五品;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赞导之事,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副部长),从四品;尚宝司卿(司掌玉玺金宝),从四品;光禄寺少卿(管理朝廷祭祀或宴会用品如筵席酒馔,器皿器物以及皇室人员丧葬用品的官员),正五品;大理寺丞(大理寺官制是卿一员,少卿,丞各二员,专门负责审判工作,从四品),通政使司副使(通政使司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之类,掌管上传下达,下情上达之事。副使从四品。);太常寺少卿(掌管祭祀音乐,从四品)等等......可以迁用,补用,加什么衔。也可以外放为府台——即某府的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