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普通人都会陪葬玉器么?

元曼茜元曼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不是,除帝王外,玉饰品与玉敛葬之风只有官僚与商人家庭才有此能力。从清亡时所发生的盗清墓案件中可看出,多数清朝高级官员的坟墓内,不仅有成套的玉制葬器随葬,而且还有大量的金银制品,所以盗清墓远远要比盗明墓的收获大得多,这就导致了“清东陵事件”的出现!

清朝时的玉敛葬,与明代不同的是已不再流行“玉衣”,而是改为“玉匣”。据记载,在道光帝所葬之墓中,有一黄花梨木棺,棺内有黄绫二套,金丝被二条,外加金丝外套一件,其内中所穿服装为黄缎袍、蓝缎棉袄、黄丝棉裤等,脚上穿黄缎鞋,头上有黄缎巾,腰有黄带,足下有白布袜,身上还有金帽一顶、金筷一副以及镶着珍珠的朝珠三挂,胸部垫有“玉匣”一件,头部用青纱帕包裹着“朝顶”(红绒球上托“东珠”两颗)等物,而整个棺内所殉的宝玉之丰富、品种之齐全,简直就是一个“玉器库”!所殉葬的玉敛葬宝器有:青玉眼镜盒、金星白玉荷包一副、青白玉荷花簪、珍珠一盘、夜光杯一盘、翡翠手镯一盘、南玉佩一盘等,不计其数。

以上所述虽为帝王墓穴随葬玉器的情况,但高级官僚所殉葬的玉敛葬品也并非只有两三件而已,这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墓中出土的玉敛葬品便可证实。1955年,当人们修整俞樾墓时,在墓甬道两壁发现了其子俞陛云所书碑文,经查看,俞樾的墓是砖筑的,棺木为松木所作,内中所殉葬品也不少,除去金饰、砚台、瓷器外,所殉玉敛葬品也有四五十件之多,其种类与帝王墓无二致,有:玉带、玉佩、玉饰、玉璜、玉簪、玉镯、玉圈、玉串……可称“蔚为大观”。

对于这些为社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后人在为其治丧时选用一些名贵的玉敛葬品,也是可以理解的,它既表明了人们对逝者的纪念与同情,又表示后人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逝者一生对社会的贡献、对亲人的挚爱。所以,对于一些知名人士,使用一些价值较贵重的玉敛葬品也是可以的。但对一些贪官污吏和巨商巨贾,他们在下葬时也要将生前搜刮的玉宝器全部带入坟墓中以作殉葬品,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金银、宝玉被白白地深埋地下,不能得到利用,这种无休止的耗费社会财富的玉敛葬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