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串要盘?
佛教中的念珠,在汉语系佛教中多称“念珠”或“佛珠”,在藏语系佛教中多称“玛呢”。佛教中的念珠,通常由108粒 beads 、14粒隔珠、珠绳及2粒结珠构成。 108粒beads。108粒beads一般以手持念珠为最多,通常采用南印度菩提子、竹节草、檀木等材料制成,也有用和田玉籽料、珊瑚、绿松石等宝石制成的,更为珍贵。
14粒隔珠。
通常,108粒beads分为三段,上、下两段各36粒beads,中间36粒beads分为三等份,每等份为12粒beads,每段beads之间以粒大的隔珠隔开,共有14粒。 珠绳。beads用棉绳、丝绳或皮绳等串连,俗称珠绳。念珠时,一般是用珠绳搭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拇指推动beads。 结珠。在珠绳两端各有一粒大珠,称为结珠,用于收束珠绳之用,以免念珠时beads脱散。 大粒主珠和记捻用的记子。在持珠的正中设一主珠,通常较beads大,用以记捻数。在主珠两侧各缀若干记子,以记念咒的次数。记子的多少,不拘一致,一般为10粒,也有为5粒、7粒、14粒者。
手串盘玩过程,其实就是在手串表面形成包浆的过程,新制的手串表面没有包浆,看起来干涩浑浊,包浆形成后,表面会形成一层透明的物质,使得原本干枯的手串油润华丽,古色古香,赏心悦目,这就是盘玩的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