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有冲就不值钱了吗?

荆晴荆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以至民国初年,有冲的瓷器,民间一般都叫做“糠包”、“糠心”,认为是残破瓷器的一种,而不肯要。因此,有冲瓷器的市场价值很低,一般只有同品种瓷器的十分之一、二。因此“糠包”成了“贱”的同义词。

实际上,有冲的瓷器有两类,一类是极小的冲,例如只有半厘米,或更小一点,或只在釉面上裂开,釉下的瓷器没有裂道,这是成型或者烧制时偶然形成的细小裂纹,不影响使用,在清乾隆朝之前,都算合格产品,而且在当时也不影响价钱。到了清后期,人们把它叫做“糠包”,虽然不值多少钱,但作为陈设、实用仍然使用它,有的还做为嫁妆。

另一类是较大的冲,例如达到15厘米,甚至更长,这多数是仿烧的明、清传世品,特别是仿烧明、清官窑传世品,这类仿品为了表现传世品因年久造成的破残效果,而刻意制作出较长的冲。因为冲是在新烧未成品上造成的,这样较大的冲,不可能有很长的开裂纹,所以往往只有釉面裂开,而釉下的瓷器没有裂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