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瓷器有哪些?
醴陵陶瓷
醴陵陶瓷,湖南省醴陵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醴陵享有“中国陶瓷之都”、“中国烟花之乡”、“中国百佳宜居小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美誉。
醴陵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距今有1800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以“色莹比雪”著称的釉下五彩瓷,更是以其“明艳雅致”的艺术风格和环保特色被定为“国瓷”,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独获金质大奖。醴陵被评为“世界釉下五彩瓷之乡”。目前该市拥有陶瓷生产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4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
益阳紫砂
紫砂壶在国际上有“世界之酒中国茶,中国茶器益阳陶”的说法,安化及周边地区盛产优质黑茶,自古就有喝油茶、擂茶的习惯,黑茶是制作紫砂壶的天然矿质原料营养物质的激活剂,紫砂壶又是黑茶的酵化酶、矿质营养增效剂,益紫砂壶与黑茶相生相融,相融相生。 2006年益阳紫砂被湖南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益阳紫砂器是采用本地区特殊地理环境蕴育的紫金土(即俗称的红泥、紫泥、绿泥)为原料,经过百道手工制成器艺完美的工艺品或日常生活实用物,以紫砂壶为主。
该原料分子细腻、含铁高、放射性低,用它制成的容器透气性好,与茶叶接触,能保持茶香,和食物接触,能保鲜。因此,它的实用功效优于瓷器和不锈钢器,成为居家旅行的首选容器。这种矿土被人们誉为“泥中金玉”,用它制作的产品被誉为“金玉之在,国之瑰宝”。
临澧纸灯笼
临澧纸灯笼制作技艺在2011年9月入选湖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考证,临澧纸灯笼制作兴于明代初期,明末清初达到鼎盛,已有600多年历史。建国后,由县手工业社集中收购、加工、销往全国各地。进入上世纪80年代,由家庭作坊制作。产品保持了粗犷古朴、大气浑厚的本色,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纸灯笼”。
在上世纪90年代,临澧的纸灯笼远销全国各地,并随海外华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张。90年代末期,临澧生产纸灯笼120多万对,创产值600多万元,远销美国、加拿大、葡萄牙、法国、泰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产品保持了粗犷古朴、大气浑厚的本色。
近年来,临澧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纸灯笼传统产业的扶持,加大了资金的投入,扩大了制作规模,纸灯笼制作的品种由原来的35种扩大到58种,形成10个系列的多种品种,产品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制作工艺已列入湖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灯笼作坊及销售商家已发展到刻木山乡的12个村,常年从事纸灯笼制作4000多人,临时季节性务工人员1万多人,产品订单已排到2014年。现已形成以临澧刻木山乡为中心的纸灯笼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