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瓷器名家有哪些?
清代康熙年间是清代的鼎盛时期,中国瓷器的生产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康熙一朝61年,时间较长,由于国力的充足,使康熙朝的制瓷业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都极为可观。因此,民窑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瓷画和制瓷工匠,如年希尧、年廷心、王炳荣、张廷玉、金廷标、蔡若水、徐守素、冷梅等等。特别是年希尧和金廷标二位,年希尧原系清宫廷画师,擅长山水花卉,入乾隆官窑任职,所负责监烧的器物上多书“年制”或“年窑”款,如笔洗之类的器物底足有“年窑”或“年制”红蓝青绿釉款者,均为其监造。金廷标原为宫廷书画大师。因徐扬的“姑苏繁华图”有损坏,乾隆令金廷标再绘一幅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如此知名之人才从事御窑监烧,为清代所仅有。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康熙时期带有“年窑”,“年”字款者不多,而带金廷标款者较少见。
此件“金廷标款粉红地轧道开光粉彩双凤蝙桃纹梅瓶”,器型为梅瓶造型,瓶口小、束颈、圆腹、圈足。底足内青花书“金廷标制”楷书款。瓶体通施粉红轧道彩为地,口沿和足外沿施金彩,在粉红粉彩轧地道上分别以金彩绘旋状花纹,腹部两面以粉彩绘双凤蝙桃纹,下部绘缠枝花卉纹。腹部两面分别以黄彩轧制开光,内绘“双凤”和“蝙桃”图案。“双凤”图,绘一对凤鸟相向而立,其羽翅丰满,回首俯视,腹下绘有流云和水浪纹。“蝙桃”图案绘一蝙蝠口衔桃枝,回身向下,尾部绘有寿字纹和流云纹。整个构图色彩艳丽,寓意丰富,画意饱满,线条极为流畅,是瓷画珍品。
此类器物较为少见,此器在2010年的香港秋季拍卖会中以585万港币的价格成交,另有一件粉红地轧道开光珐琅彩花卉纹瓶的拍价为1205万港币,亦较为少见,可资参考。
从器型上看,瓶口小、束颈、圆腹、圈足。器型周正,比例适度,线条流畅自然,底足平整,足墙较厚,足端宽而浅,为典型雍正梅瓶器型特征。胎质洁白而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质匀净,微微泛青,是典型雍正粉彩“炒米黄釉”的独特风格。
从装饰图案上看,主要以粉彩和珐琅彩绘装饰,口沿及足沿均以金彩为饰。颈部饰以金彩万字纹。腹上下部分以金彩为地,分饰锦地四合如意莲花瓣纹和锦地勾莲纹。腹部主体纹饰的构图,在腹部上下分饰四组锦地如意纹,其间以四组锦地开光装饰纹样,开光内以粉彩花卉装饰,分别为梅花、桃花、玉兰、月季。花叶以绿彩、墨彩勾染,花朵以粉彩为主,局部以黄、紫等色绘饰,开光外以金彩为饰。腹部纹饰构图工整而严谨,纹样精美华丽,色彩丰富而清丽,给人以强烈的图案装饰美感。
关于乾隆一朝的瓷艺大师,笔者见到有金应元、张金寿、汪有量、程章、余心泰、项南、陈国治、蔡庸、陈国梁诸位,但以陈国治所画者为最好,其次为陈国梁,陈国治原为宫廷画院待诏。以粉彩、珐琅彩花鸟画闻名。这类器物传世较多,亦是收藏的重点。其中以碗、瓶、盆、碟为多,有书“国治作”款者,亦有仅书“国治”楷书印款者。其作品以粉彩、珐琅彩为主,间或有五彩,五彩以青花加矾红为主。画意多为喜鹊登梅、鸳鸯莲莲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