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有没有豇豆红瓷器?
雍正六年以前烧成的豇豆红瓷器,呈色娇艳华滋,色深者,如紫红的美人脸;色浅者,如少女的红颊;色淡者,如三月的桃花;色厚者,如初洗的胭脂。鲜嫩欲滴,明艳无比。娇美如出水芙蓉,光润如新生婴儿的皮肤,是豇豆红瓷器的极品。这种釉色的得来全靠烧成时的窑变生成,人工极难控制,所以,器物成品之后,颜色各异,有浓淡深浅,变幻莫测的各种差别。有的一件器物的不同部位,就产生异彩,可谓件件不同,奇特性极为强烈突出。
因烧制这种豇豆红瓷器时,施釉时稍厚在口沿下就会自然垂流,而留下大片的不均匀的深紫红色,俗称“堆脂”或“榆皮黄”。“厂官釉”,也即滴流下来垂挂的红釉部分与上下部分色调不同,釉面亦有细小的龟裂纹出现,因此又称为“虎皮斑”。在有“堆脂”“榆皮黄”或“虎皮斑”出现的器物底部,往往带有“翠斑绿彩”,釉色娇艳夺目。
雍正六年以后烧制的豇豆红瓷器,虽依前朝的“御用官窑”标准行事,制作仍很精美。但是,其釉色已由鲜丽变为浅淡,釉质也由润泽油亮而变得干涩失透。器物釉面常见龟裂纹出现,缺乏雍正六年以前烧制的优美滋润,娇艳华滋的“中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