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窑怎么处理废弃瓷器?
废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于制瓷原料性质及成型、装饰工艺技术等方面处理不当而造成的。
如胎体开裂、釉面炸釉、脱釉、流釉、粘底、跳釉、镶底、变形等残次品。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烧成技术掌握不好而造成的。如烧成温度过低,致使釉面干涩、无光、色暗。或温度过高,致使釉流失、瓷胎过熔、釉面无光或粘底、变形。或者是烧成气氛不佳而造成釉色深浅不一或严重走样。甚至有的是由于烧成操作失控而造成的。如因意外落火、砸塌窑炉或窑具倒塌等造成大批瓷器损坏。
古代瓷窑对待废品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当窑神、镇窑场。如有的窑场把废品堆埋于窑场一角,请瓷工绘上神像,当作窑神来祭拜。也有在废弃的窑炉内存放废品瓷,当作镇场之物。
其一、用来制作建筑材料。用废弃的瓷质器物和淘洗下来的粗质瓷釉泥掺和在石英岩块中,放入石磨中磨成糊状,然后灌注在木制模具里,经阳光晾晒成坚硬的混合板材,古代景德镇人称为“水磨青(或青)板”,用来作盖房的天花板,甚至还有用废瓷作成筑墙石料。
其一,用废品瓷作铺路、垫墙基石,有的还当作制砖的掺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