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陈的书法家有哪些?
1. 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白沙先生。明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与诗人,被称为“明儒宗”[1]。他的学生有湛若水等人。他讲学提倡“自得”(《陈白沙集》之自序),主张“自然发诸中而行乎内外”和“存乎中,形于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自得”,反对求道于书本上;主张“学以明性”,不取“义理、格物”之说而独主“心性”,认为“性即是天”又提出“静中养出端倪”说。 著有《陈白沙集》等,后人辑有《心斋全集》。[2]
代表作品主要有《白鹤山赋》、《复初赋》、《白沙集》、《大学中庸诗》、《白沙子》等等。其弟子所编的有《白沙先生文集》。
陈献章书法成就卓著,擅长篆书,行楷尤善,笔力劲健,婉转流美,风姿洒落,独树一帜,在明初影响很大。
2.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别号白阳山人,人称白阳居士。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中叶重要的花鸟画家之一。为徐渭、陈淳并称“青藤白阳”。
陈淳擅水墨写意花卉,兼能山水,亦能书,与文征明并称为“吴门画派”两大巨匠,与徐渭同为“青藤白阳”的“大写意”画派的奠基者。 传世之作有:《花竹图》卷(为花四枝,竹叶数片,画时先作草隶八分大字三行,题诗已毕则随手点染而成),现藏故宫博物院;《兰花图》轴,作墨兰两丛,用笔疏简,墨韵清润;《海棠图》轴,作海棠二株,笔法放纵,敷彩淡雅;《山水人物小册》十二开,为山水花卉杂画。
3. 陈洪绶 (1598~1652 年),明末清初书画家、篆刻家。字侯竹,后改鸿衷,号老莲,别号小净名,又号章侯、悔叟,自号云门僧。
浙江绍兴人。
陈洪绶的画法从南宋院体画入手,受戴进、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人的影响,后来吸收明代青藤、雪个、大痴、黄鹤山樵诸家的画法及南宋院画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近代的任伯年、齐白石都有较大影响。
陈洪绶擅绘人物、山水、花鸟,尤精于人物画,成就颇高。所作人物,用笔曲折刚正,结构巧妙,衣褶钩勒、洗练、遒劲有力,形态生动逼真,神采奕奕。
陈洪绶的花鸟画得少,但他把许多精力都用在写生创作上面了。如他的《竹树野禽图》轴,就是一幅很有特色的写生创作佳作。
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双勾法,创造了自己的“折枝法”,即用勾勒轮廓来表现形象的方法,从而打破了明代院体“细而不逸”的程式,创立了“粗而不草”的风格。
他的山水画多学宋人,也吸取元人的法度与意趣,并融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加以发展。 他还善于用“虚”的手法创造“实”的空间环境,使画面意境深远。 陈洪绶的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装饰趣味。这不仅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民间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且与他本人的性格爱好也有关系。他的作品不仅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同样也深受民众欢迎。因此,陈洪绶的艺术影响是很大的,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一定影响。
4.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人,明文学家。出身富户,少习举子业,与董其昌交好。崇祯间官至参游。工诗词散文,书法遒丽。所作诗文散曲今辑为《眉公全集》7卷。
陈继儒曾隐居昆山之阳,博览群书,工书画,善诗词文章,诗词多借景寄情,喜抒旷远之致。书画独具风格,曾作《山茶白鹅图》,画《古梅图》、《修竹画鹤图》、《云山图》、《松石图》等,为时人所推崇。
陈继儒精通儒释道三家,为明代著名儒客,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一生著作达百余种,五万余言,涉及经学、史藉、游记、文学、书画等领域。
5. 陈佩秋(1922- )女,祖籍河南南阳,生长在上海。自幼随父学习绘画,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后任教于上海市立女子中学。1952年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作编辑工作,1956年调上海中国画院,曾任院秘书长兼理论研究室主任等职。现为上海中国画研究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上海书画院院长。
六十年代起师从谢稚柳先生专事绘画,以画牡丹著称于世,与谢稚柳先生合称“谢陈”,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其作品追求清新隽永、典雅脱俗、雄健秀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擅画松、竹、牡丹、玉兰、青莲,笔墨秀逸而有韵度。出版有《 陈佩秋国画选》等多部专著。 20世纪60年代,她师承谢稚柳,专心研习书画,成为谢翁的入室弟子。她在绘画上的造诣是公认的。她与谢稚柳先生合称“谢陈”,被人们誉为"一代丹青"。 陈佩秋女士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捐资支持慈善机构开展活动,并为灾区群众捐款奉献爱心。
她的画作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多次获奖,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收藏家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