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翡翠怎么看种?
“种”是评价翡翠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相当于体育比赛中的“体质”,它的含义很广,包括透明度、结构、质地等等方面。 但对于翡翠来说,“种”最重要的意义是指其透度和结构(即晶体颗粒粗细)的特性。 由于翡翠是一种多晶集合体,它和单晶宝石不一样,无法通过切磨改变底部结晶的形态来改善光线在其中的穿行效果,所以优化改造的程度是很有限的。只能改变表面抛光的程度,以及内部结构的排列方式(注:实际上,业内也有人通过特殊手法调整石头内部的铬元素分布来改善颜色,但这属于极高级别的技术了,普通消费者基本不会遇到。而且这种调整只是对颜色部分有所改善,“种”的本质并不会有根本变化)。 而“水头”也就是玻璃光泽程度,其实也是“种”里面含“湿”的意思,指光线在翡翠中穿行时,所经过的路程距离,这个路程越远,光泽越朦胧,就越不算好。 好的“种”,应该是通透明亮的,像是晶莹剔透的玻璃。而差的“种”,则是干涩昏暗的。
辨别一种翡翠好不好,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种”是否合适,二是看颜色,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平时所说的“种老”“种新”其实指的就是“种”的新鲜程度,一般来说,天然形成的翡翠,如果产地气候干燥,灰尘少,风化作用弱,那么其晶体颗粒就不容易松散垮塌,这样的“种”就比较老;反之,则比较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老和新的概念,并不是绝对概念,而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同样来自缅甸曼德勒山区的翡翠,有的会运到距产地不远的密支那进行加工,因为离得近,风化作用强烈,一些质量不错的翡翠原料可能会变成“种新”,但如果运到南方的加工厂加工,因为气温高,风化更严重,反而会让其变“种老”一点——这就是“种”的奇妙之处。 所以不能单纯从“种新”或者“种老”去判断一块玉的好坏,还要配合其他因素一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