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意如何调水?
“调和五色,以成文章;水融万物,以就光华”——这话是讲玉的,其实也适合讲翡翠。 什么是“水”呢?“水”在玉石之中指的就是“透明度”。
为什么一定要“调水”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不透明或者微弱透明的翡翠,其价值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有了水就会增加它的价值。 二、翡翠的色和种是最主要的审美要素。其中,“色”主要是指绿色,而“种”主要指的是透明度。提高翡翠的透明度就等于提升了它绿色的饱和度,这是提升美感的关键因素。 三、一件好的玉器,应该是“色”“种”“形”“工”“韵”俱佳。其中的“种”和“形”各占50%的分量。如果只追求色好、形好而忽略了种好,那么这件玉器就不够完美。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优质的翡翠原料(或称“料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颜色明艳浓郁且均匀;
2、种质细腻通透;
3、外形饱满规整; 4、雕工简洁流畅;
5、水头足。 在上面的判断标准中,前四个很好理解。而第五个标准中的“水头足”就是指要有较好的透明度。 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要增加翡翠的透明度了——“调水”便是增水的过程。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影响翡翠透亮的因素有哪些? 翡翠的“种”可以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种等。其中,玻璃种的透明度是最好的,可以称为“水晶种”。它的光泽犹如水晶般明亮、清澈、莹润。一般只有绿色的玻璃种才会称为“水晶底”,否则称之为“绿水基”。 冰种其次,它的质地晶莹通透,犹如冰雪凝结而成。
老行语有“外行看色,内行看种”的说法,可见种的重要性。 不过,我们这里的“种”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对于优质翡翠来说,种已经足够好了。
影响翡翠亮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也就是透明度。 所谓“水”,其实就是光学现象。光线可以从透明物体中自由地射进来,又可以毫无阻碍地放射出来。所以,当光线照射进半透明晶体,无论是横向散射还是向前辐射,都必然会在两侧形成阴影区。这个在物理上被称为“半消光”现象。
当然,如果晶体是完全透明的,那就没有半消光现象了。这种没有半消光的晶体,就可以看作是“无根之水”,当然最好啦。但是天然翡翠是没有这么完美的,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根”。 所谓的“调水”,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来增加翡翠的“水”,使得原本不是特别透明或者是微透明度的材质,变成比较透明。
既然知道了影响亮度的因素,那我们就很好奇: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变透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