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是翠?
“翠”字是描述翡翠颜色最贴切的词语,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鲜亮”和“艳丽”; 那么什么样的翡翠才算得上“翠”呢? 其实这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有一个大方向上的判断依据—绿色调要纯正、浓淡适宜且均匀鲜活的才算是好的 “翠”。 但如果仅仅如此,那在评价“翠”的时候未免太教条了些。接下来我想结合一些案例来具体讲讲影响“翠”的因素有哪些~ (PS. 这里只讨论纯绿色或者底带绿色的翡翠,对于蓝绿或者灰绿之类的颜色不做讨论)
1-1 色阳(颜色的鲜艳程度) 在天然形成的翡翠中,含有各种致色因子,它们的颜色会有深浅区别,就像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说法,深色的自然显得成熟稳重,浅色的就显得清新脱俗。 但是!无论深浅,这样的色彩变化都是自然且协调的。而如果我们看到一块原石已经明显呈现出某一区域颜色特别深或者特别浅的情况,那就说明该地区的染色剂浓度高了或者低了,属于人工干预的结果,非天然形成的颜色,这种颜色就不算上乘之色了。 一块好的原石应该颜色均衡有度,如上图,虽然绿色分布不均匀,但是色调很和谐,深浅变化自如。
1-2 色浓(颜色饱和度) 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物态都是可以呈红色的,比如铁锈、血粘土等等,这些天然的红色素会进入到玉石的原石或者玉料当中。而我们所说的 "浓",其实说的就是饱和度高,即红艳的程度高。 当然,“浓”不是越浓越好,比如说,有些染色的红色往往很深很重,看起来很是“浓艳”,但是这仅仅是人工色素深度覆盖的结果,并不是由内到外原本就有的颜色,这样的“浓”并非我们说的优等“浓”。 自然的“浓”应该是色泽明亮,厚度均匀,犹如油墨画上的浓墨重彩。
1-3 色纯(颜色的纯净度) 影响“色纯”的因素包括: 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 是否有白色底色; 是否带有灰色基调。 其中,影响“色纯”的最关键因素是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这是因为,如果在原石里面,绿色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并且颜色均匀,那么在加工成首饰以后,其表面的绿色也是饱满而又均匀的。反之,则会出现绿色斑块或者线条,也就是行话所说的"杂"。
对于“色纯”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在于是否存在白色底色,我们知道,任何颜色都是在白底色上叠加而成的,所以对白色底色的关注也是为了最终视觉效果的“纯”。 当然,有些原石的底色并不是纯粹的白色,而是带有灰色的底色,这种情况下要考虑的问题就变成“色纯”与“色阴”的权衡了。
1-4 色暗(色明的反差程度) 用明暗来形容颜色,好像有点反直觉,但实际上,明暗是一种对比度,或者说反差程度,它指的是在明暗对比基础上所显现出来的颜色特征。 所以,当光源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影响“色暗”的因素只有相对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