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翡翠怎么管钻孔?
古代的翡翠加工工艺比现在可简化多了,不用什么金刚砂磨盘,也不用电钻,全部手工完成,就是一些简单工具加上师傅的巧劲和细心,就可以把一块原料做成首饰了。 第一步是打孔,用特制的刀具在石头上打眼,这个技术含量最高,最考验师傅的手艺。先打一个小洞,然后用锥子慢慢扩孔(如下图),最后就用绳子穿起来了。如果打孔打偏了怎么办?直接废料!所以可以看到老翡翠首饰,孔都打得比较规矩。 第二步是雕刻,这是有专门的雕刻工完成的,一般先用锯子锯,然后去皮,剩下的就是雕工的事情了,可以根据设计图进行浮雕、薄胎、透雕等等。 第三步是抛光,也是手工打磨,不过用的是牛角等材料去打磨,不是电磨或者钻石粉。 最后一步是镶嵌,古时候用的不是现在的银镀金,而是包金或者灌金,就是把黄金粉末和汞混合后填进首饰的缝里,当然也有用其他金属做镶口的。
随着时代进步,这些传统工艺已经渐渐被淘汰,现在所有的工艺都是机器完成了,而且用料也越来越讲究。 不过也有人会做旧法加工,就是把新做的饰品,通过酸洗、充胶等手法做成古色古香的样子。虽然这样不环保而且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这种工艺做出来的东西确实很有年代感,很多人喜欢这样的感觉,尤其是老人。
简涛优质答主 第一种方法是用金属质地硬度高于翡翠的钢针对翡翠进行人工打孔,其过程极为繁复,要用笔帽粗细的钢针在钻头上滴上解理剂,靠钢针和翡翠上的解理层之间的相互摩擦,使翡翠上受力部位发生解理而形成微小裂纹。工匠不停顿的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在翡翠上形成孔道使玉石打通,再用竹签在孔道中刮削,形成圆孔。
第二种方法同样是利用比翡翠硬度高的金刚石,工匠们将金刚砂粒嵌入铁片中,制成解理剂,并将要开孔的玉石埋入土中,盖住表面,露出钻孔部位,然后在该玉件的上方架设滑轮和悬锤,在解理剂上滴注水,使悬锤带动解理剂不停顿的旋转,最终在玉石上打出孔洞。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用硬度比翡翠大的物质,在翡翠上不断加压、摩擦而进行钻孔的,这样打出来的翡翠孔道内会出现裂纹,因此,大多数以翡翠挂件或者翡翠珠子为例的,呈圆珠形的器物上出现的孔道,皆为“活”孔,也就是孔道内有裂纹的孔道。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器型较大的“牌子”类翡翠饰品,这些翡翠饰品不但有孔,而且是“死”孔,用肉眼观察,其孔道内没有裂纹,那么这样的孔道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器型较大的“牌子”类翡翠饰品制作“死”孔,多靠金属线锯和金刚石线锯来切割形成。
金属线锯
用钢丝、青铜丝或其它金属性质的丝线粘上解理剂(即石英砂或金刚砂),一端固定在手拉钻的钻头上,另一端缠于事先制好的木匣顶端的把手,将解理剂滴在玉料上,通过手拉钻的快速旋转,带动木匣同步转动,并手握木匣,加力压向玉料,使丝线切割玉料,并同时不断滴注解理剂,最终在玉料上形成孔道。
金刚石线锯
在现代的翡翠加工中,往往采用最新的机械设备,切割出更细致流畅的孔道。金刚石线锯的制作方法和金属线锯相似,只不过更改为用碳纤维等更细、更有韧性的材质代替金属丝,将金刚砂粒(即最硬的物质)粘在碳纤维上形成锯片,切割玉料时,同步滴水,通过机械设备的高速运转,最终在玉料上形成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