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由什么形成的?
翡翠,又名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主要产于缅甸,泰国也有少量产量。因为具有玻璃光泽,质地致密细腻,硬度也大(摩氏硬度为6.5-7)所以被制作成各种首饰品,如手镯、戒指、吊坠等,受到许多女性的喜爱。 那么这样的美玉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般来说,玉石的形成过程都要经历地质作用,也就是地球内部的一些岩石经过高温高压的作用发生变形、碎裂、凝聚,最后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而翡翠的形成要经过原生矿-次生矿两个阶段。
首先,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一些原生矿物聚集在一起,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次生矿物,这种次生矿物在岩石中的颗粒大小均匀,结构紧密,硬度也大。但是这个时候的它还不是我们所说的玉器,而是石之美者,称为“宝玉”。
其次,当这些宝玉被裸露出来后,由于风化、侵蚀等作用,表面部分物质被氧化溶解,那些硬度小、稳定性差的成分逐渐分解流失,最后留下颗粒大小合适,结构匀称,颜色鲜艳,并且具有一定透明度的宝石,就是我们所说的“翡翠”了。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到,玉石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并且还要有合适的地质环境。因此好的玉石资源是比较稀少的。
目前除了少数地区还有开采的玉矿外,大多数的玉石矿已经开采枯竭。随着资源的匮乏和人们对于玉石需求的不断加大,现在市场上好的玉石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但是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也要注意区分真假,毕竟现在造假工艺也是一流。
翡翠是硬玉(或含有钠长石)组成的集合体。硬玉的化学式为(Na,Ca)(Al,Fe,Mg)Si2O6属于辉石类次生变质矿床。矿石呈青绿、白腊、黑灰等色。质地致密、坚硬耐磨,可雕琢玉器。产于云南腾冲及缅甸。
硬玉亦称“钠辉石”。斜方晶系。晶体呈柱状或粒状。颜色随成分及所含杂质不同而变化,呈白、绿、黄、褐、粉红等色。断口呈油脂,玻璃光泽,硬度6—6.5,相对密度3.18—3.35,具两组解理,交角为90°。主要产于硅铝质岩浆蚀变岩床、超基性岩床及富钠的细碧—安山岩中。可作雕刻原料,在建筑、磨料、冶金、化工等部门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翡翠玉料的形成要具备那些条件呢?在地质学上,玉料的形成是岩体在热液蚀变过程中产生的,形成玉料的岩体称为母岩。翡翠玉料的母岩是细碧角斑岩,因此,形成翡翠玉料的地区必须要有细碧角斑岩产出。由前人研究,在缅甸的蛇绿岩带出露的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和绿片岩带出露的变质岩地区,接触部位有细碧角斑岩及玄武岩产出。接触带附近的区域变质岩和超基性岩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的碳酸氢钠溶液,沿构造裂隙贯入到基性岩及玄武岩中,使基性岩中的辉石、角闪石和玄武岩中的辉绿石发生蚀变,生成钠长石、绿辉石、钠铬辉石、阳起石、钾长石及角闪石,从而形成具工业价值的原生硬玉岩。因此可看出原生玉料的形成必须要有以下条件: 超基性岩和区域变质岩及细碧角斑岩的产出; 具有热液活动的构造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