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也称作翡翠吗?
首先,我们日常所说的“玉”并不是一个规范的科学名词 ,它只是民间的一个俗称为统称而已——这种称呼方式很像“瓷器”、“丝绸”等,其实指的很可能是不同的两种甚至几种不同种类的东西;而“翡翠”是70年代才进入中国的新的玉种名称(当时引进的菲律宾翠玉和俄罗斯翠玉),因此“玉”并不等同于“翡翠”,但习惯上大家还是常常混为一谈。 “玉”字在古代写作“玗”或“璵”,现在普遍写成“玉”。《说文》里解释玉的字形说:“石之美者,有五德焉: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其色青翠,义之方也;其声舒徐,礼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zhì),技之方也。”“玉”的字形演变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从字形上来看的话,古代所谓的玉,主要指的是带有透明-半透明的矿物晶体,即现在常说的“硬玉”(俗称“翡翠”),但也有特例,比如和田玉,古人也是归在“玉”里的。
现在来看,我国关于玉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般来说,玉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是石头(矿物集合体); 第二,它的结构呈纤维状或者粒状,并且质地细腻; 第三,它有油脂般的光泽,也就是通常说的“润泽”; 第四,很多玉会呈现一定的颜色,不过色彩一般不会很鲜艳; 第五,它们都有一定的硬度,但也相对脆,容易碎。
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似乎有点自相矛盾,但事实上,好的玉应该同时兼具这两个特点:既要有一定韧性又要有一定透明度。如果太透就失去韧度,很容易碎;而如果过于厚重,又没有透明度,则会失去光泽,显得“灰闷”。 所以,虽然大家都喜欢晶莹剔透的玉器,但在评判一块玉的好坏时,还是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不能只重视硬度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