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鱼寓意是什么?
说到这个要分2部分来说,一是表示吉祥富贵的“年年有余(鱼)”;二是表示爱情长久不变的“白头偕老(鸟)” 这2个都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吉祥寓意。 先说“年年有余(鱼)”,这源自于“余”字的谐音,“鱼”与“余”同音,“有鱼”就是“有余”的意思。旧时人们生活艰苦,每年能吃到两条鲤鱼,就已经很满足了,因此“年年有余”就代表了一年中都能吃饱饭,不缺钱花。有了金钱粮食,再配上那象征富裕的翡翠,不就是“年年有余(鱼)”了吗? 再说“白头偕老(鸟)”,其实这个白头的典故一直都有点误传,正确的是说夫妻相亲相爱,携手共进,共同到老,头发都变得白了。而鸟总是成双结对的出现,又有着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意义在里面,用一对小鸟来比喻一对恩爱夫妻,岂不美哉。
如今随着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人们对翡翠的寓意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以上2个之外,还经常用到“福泰祥和”“金玉满堂”等成语。 比如“福泰祥和”用五福临门的图案来表示,五福即福禄寿喜财(福),将这5个福气用线条连在一起,就有了“福寿绵长”的寓意。 再比如“金玉满堂”,以玉竹镶嵌金边来表示,其中翠竹报平安,金边的延伸代表着“财源滚滚”来,整句寓意为财源广进,财富满满。
吉祥图案中的“鱼”,经常和“玉”、“喜”等配合使用。玉在古文中写作“王”字旁一个“鱼”字的“珚”,后来写作“玉”字。因此,“玉”又称“佩王之鱼”、“玉鱼”,用来指代高贵、圆满、吉祥。
象征高洁:
《庄子·天地》说,(黄帝)“乘雕凤,而凌四海……骑两龙,过昆仑,以娱下土,过丹水,而审万服,求仁厉志,禅于舜,道至明也。西朝于虞,虞不内治,自拂于南海,弃捐 Lifetime,捐王之鱼,得无禹乎”?又《列仙传·陵阳子明》“好吹箫,作凤鸣,乘两龙上昆仑之山,天帝闻而聘之,使持规矩,周天地,司万山图,因随风雨,以行四时,或乘龙,或乘虎,或乘鹿,或乘鱼,或存或亡”。陵阳子明是黄帝时代的得道之仙,因为“好吹箫”,所以随驾御风的时候常“乘凤”,后来又“持规矩”而“或存或亡”,是靠玉佩和各种动物作成的“交通工具”。
又《魏略·乌丸传》说乌丸王“文号为错干”。“错”为马,干为玉,也就是“御马执玉”的意思。又有《封神演义》第94回说,邓华封神时被封为“鱼池总管”。鱼池也称玉池,可见“鱼池总管”也与天子相关。所以,“玉鱼”表示天子的高洁、祥和、贵重、神圣、富有和长寿。
“鱼”字是“玉”字的甲骨文字形的由来。后来虽然“鱼”与“玉”分化,但是玉仍要用“鱼”来指代,用来作玉的通称和“王玉”的代称。例如“鱼磬”、“鱼龙”、“鱼肠”的“鱼”,《庄子·徐无鬼》说的“有市南宜僚者,时率一子而过期偻、柏矩之间,其子有以圣之者……乃召柏矩而告之曰:‘……吾为公明其刑,使汝得有余于是国也。……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还有《楚辞·九叹·悯上》的“驾撇鹅于风穴兮,下披衣于水屋。渔父兮孰之,心愧惭以历虑。”等等。“鱼”、“玉”、“王”三字本意相通。
象征富贵荣华,平步青云:
因为高洁、圆满而富有,所以“玉”又指代“钱”。“鱼”是“玉”的通称和代称,所以自然指代“钱”了。例如“鱼钱”。而且,“鱼”又有“余”,即“富裕有余”、“丰盛美味”的含义。所以,“鱼”又是“钱多多”、“福多多”、“物多多”、“味多多”的象征,代表着富裕、荣华、显贵、有福分、平步青云等吉祥的意义。例如“鱼田”、“鱼稻田”、“鱼米之乡”、“鱼书”、“鱼信”、“鱼袋”、“鳞袋”、“鱼符”、“鱼符袋”、“鱼袋符”、“金鱼袋”、“玉鱼袋”,以及有鱼字的部分成语“鱼承凤辇”、“凤箫鱼钥”、“鱼轩象服”(《左传·隐公五年》郑武姜对郑庄公所说)等等,其意思都在这里。
“鱼龙”也指钱币。《汉书·龚遂传》载龚遂为渤海太守时,“郡中浮食①者千余家,乃躬率吏民,劝农桑,掾史自给,不欲烦百姓……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野,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于是,龚遂又“罢官置,除禁徭役……禁嫁娶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