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成色怎么看?
买玉,最忌跟风 。人人都想买到便宜又好看的玉石,奈何不懂行。一入行,就被各种“门道”给唬住了。 今天要讲的就是——如何看色。 看色,主要从三个角度去分析:
1、颜色种类;
2、颜色浓淡;
3颜色均匀度。
1.颜色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玉石颜色,大致可分为:阳绿、翠绿色、苹果绿、粉绿、浅绿、黄绿、绿浑圆、灰绿、墨绿和深色绿等类型,而每一种类型的颜色,其深浅范围又有一定差别,这就造成了大家在选购时选择的多样化。 但是,在天然状态下,所有的色彩都是不均匀的。在衡量一块玉石的时候,既要考虑整体色彩的均匀程度,也需要考虑色彩之间的过渡特征。 除了上面介绍过的大类颜色之外,还有一些特别色调的玉石,比如: 黑色调玉石有:黑金刚、黑乌沙、黑玛瑙等; 灰色调玉石有:青苔玉、油浆石、松花石等; 白色调玉石有:雪白玉、糯米玉、乳化玉等。
当然,还有其他颜色,这里只是列举了常见的一些。
2.颜色的深浅 评价颜色,还需要关注一个点——“深浅”。这关系着这块玉石是不是正儿八经的“颜色”,而不是“底色”或“衬底”。 “深”容易理解。但是“淡”可能就没那么好把握了。一般来说,将不同颜色的玉石放置在自然光下,进行对比,即可观察到颜色浓淡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的时候不能只盯着局部看,而是需要仔细观察整体,因为影响颜色的因素有很多,如种水、棉杂等等。 除了比较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一块玉石的颜色是“进料”(色根),还是“出料”(染色)。 如果一块玉石的颜色是呈“进料”状态,那说明这块玉石的颜色浓度高且均匀,为真色。反之则是“出料”,虽然也会有颜色存在,但效果会差很多。
白蓉优质答主翡翠成色的判断要素和色的基本要素有关,颜色的要素有色调、浓度、纯正度和色形四个方面。从这几个方面的作用分析,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色调,纯正度和色形的影响力稍次排后。了解各个要素作用的强度,我们在研究翡翠成色的时候便有了先和后、重和次的层次区分,使问题能够由简到繁、由重点到次重点地逐渐得到解决。
鉴定颜色浓度的时候,要注意色和底的综合情况。若是一开始未能达到高浓度的要求,可考虑改用浓度稍差但底子极好的次选,具体取舍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鉴定颜色色调的时候,以颜色级别为优的“绿”作为标准,然后在“绿”的各个色域里挑选色调最好的颜色。不同色域的色调优劣顺序为:祖母绿绿>苹果绿绿>兰绿>草绿绿,每个色域颜色的色调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具体地分析各种色域色调的规律是鉴定色调的关键。
鉴定颜色纯正度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三杂”色。一般而言,杂色是颜色纯正度的“杀手”,杂色的量只要稍为多了,颜色几乎就会报废。但杂色的“杀伤力”会受浓、淡不同浓度的影响,大凡浓度大者可抵抗强杂色,浓度低者只能抵抗较轻杂色。鉴定颜色纯正度的时候,要注意底子对颜色的衬托效果。色底颜色和色本身颜色若不一致,还应注意结合色的色调、浓度、色形和“三杂”来全面比较取舍。
色形包括颜色的形状和颜色的分布等子项目,具体鉴定的子目依次为“形状圆大、分布均匀、无色线色根”三个项目。分析形状的优劣时,要和具体玉石的形状进行配合考虑,若两形状吻合,那么色形为最佳,否则色形次之。分析颜色分布的时候,要着重考虑颜色分布的密度和聚集区形状。颜色分布的密度越大则颜色的效果越好,颜色的聚集区形状符合圆大形状的时候色形也越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