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裂和棉区别?
题主说的是在翡翠交易中经常遇到却容易搞混的概念——裂和绵。 这两者都是影响翡翠质地(即种水)和美观程度的因素,但前者是外部破坏,后者是内部结构先天形成。
首先从外观上来看,裂是典型的“伤”,是在玉石加工过程中或者自然碰撞中形成的受损痕迹;而棉则是类似云朵、碎絮的物质,有聚散形态却不规则,大多呈透明状态,部分为半透明状(如图1)。 除了肉眼观察外,最简单的鉴定方式就是通过光照来观察。
如前所述,由于韧性和硬度的原因,翠丝不易开裂,但是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内在应力聚集后可能会导致翡翠出现纹裂,也就是行业内所说的“绺裂”(图2)。虽然这种内外受力导致的裂痕也可以肉眼观察到,但其纹理通常较浅,在光源下或阳光下仔细观察,其裂痕处会有闪透现象发生,用指甲刮动会留下痕迹。 而内部的像棉花一样的团块影称为“棉”或“棉渣”,它是翡翠结构的不均匀性造成,属于内伤。
通过以上观察,如果光线照射下不显光晕或者有不明显光晕,便可初步判断其为A货,即天然翡翠;如果有明显光晕,就需要进一步判断,因为有些染色翠或者B+C货也可能出现上述特征。 当然,最保险的方式还是通过红外成像仪来判断是否注胶或染色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上述方法已经足够。
我是玩收藏的@三哥品玉,欢迎一起交流讨论!
棉和裂在翡翠中是很常见的两种东西,棉可以看作是小裂隙,二者之间的差异很明显。“裂”字很好理解,在翡翠里,裂隙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往往穿透了翡翠的内部结构,出现的长度和宽度比较大且比较规则,透明度也比较高。
裂隙在翡翠内部往往呈穿透状出现,且长度、宽度都比较大,也较为规则,透明度较高。若在强光、紫外线灯等透射光的照射下观察,裂隙一般呈深黑色的线状、片状。较细小的裂隙在漫反射光照射下,有的肉眼难以观察,可采用放大镜、折射仪等低倍显微镜观察。
棉,在翡翠行内也被称作“苍蝇翅”。棉是翡翠内部硬玉颗粒间的白色棉絮状物质(透辉石、钠铬辉石等),在反射光照射下往往呈白色的丝絮状,在透射光照射下则大部分不透明且多呈半透明状。“棉”与“裂”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棉是翡翠本身的一种成分,是翡翠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矿物学中称之为角闪石,其呈细小鳞片状交织嵌布于硬玉颗粒间,一般不破坏硬玉矿物的颗粒,而是参与硬玉的构成,是翡翠特有美学特征的重要部分,优质翡翠同样可以有棉。棉与翡翠内其它硬玉成分共同生长发育,一般来说其生长的形态比较无序,而裂隙是在翡翠形成以后才形成的,一般来讲在强光照射下裂隙显得很明显,但是棉则不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