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有哪些陷阱?
1.色差一分,价差十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看待颜色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颜色差异是非常大的,在评价一块原石的色况时,不同的光环境、不同的观察视角所带来的颜色差异是巨大的,可能只是一点小小的差别,但价格却是天差地别的。因此大家在观看原石的图片时一定要多注意细节,因为手机拍照和相机拍照的亮度都是会有细微的差异的,而卖家秀和大买家秀的图更是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哦!
2.墨汁浸入,价落三千 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事物都是有内在规律的。我们都知道,翡翠是由无数晶体构成的,这些晶体的形态是很特别的,它们是一粒一粒紧密排列的,所以我们才能把翡翠打磨抛光后做成精美的首饰。然而,如果这些分子之间结合的不牢固,那么在外界作用下,它们就会散开或者进入其它空隙中。
如果墨水进入了丝绢状结构中,那么表面看起来就是一片漆黑;若部分晶粒间缝隙中的矿物液干涸了,留下了黑色的印记,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松花”。不管是黑色还是青色,这都是绿色的先驱,是一种蕴藏绿色的风向标,有了这缕绿,我们的绿色才有所依仗啊!所以有这样标志的原石,往往都可以切出绿来,只是有的绿色深一些,有的则浅一些罢了。当然,这种标志也不是百分百出现绿色,也有它的不确定性。
3.无绺不遮花,有绺不遮瑕 这句行话的意思是,没有裂纹的原石是不需要也没有办法遮挡瑕疵的(因为可以尽情展示),而有裂纹的原石是需要遮挡瑕疵以掩盖其缺陷的。这话看似轻描淡写,但实际上其中的门道可多着呢!有些绺裂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关系,事实上它可能会延伸到翡翠的内部,成为影响价值的因素,而这往往是肉眼难以分辨的。除了绺裂之外,其他如种水色、瑕疵等对价值的影响都是一目了然的,相对而言比较可靠。
首先是标价陷阱。在翡翠交易中,标价陷阱很常见,也很普遍,甚至有人戏言“若没有标价陷阱你有可能上大当”。翡翠原石商店里,每件货品上都会有一个标价,这个价格通常分为1万2千和1万2百。商家在进行标价时,一般大数位是实价,小数位则留有出入余地。1万2千的翡翠原石实际价格有可能是1万1千,1万2百的实际价格有可能是8百。“2千”和“2百”仅一字之差,价格却相去甚远。
其次是“水头”陷阱。购买经验不足的买家容易在“水头”问题上掉进陷阱。所谓翡翠的“水头”,就是其通透感。水头好的翡翠看起来有种饱满丰盈感,而水头不足的翡翠给人干涩之感。一般来说,翡翠原料表面包裹着风化皮壳,内里的水头往往不易直接判断,有的不良商贩便会利用此为陷阱引人上当。常见的手法有二。
一是“打灯”。商贩用灯光从石头底部照射,使石头表面呈现出透明感觉,买家仔细观察会发现打灯部位透明度异常高,与其他部位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上当。
二是“注胶”。将裂隙多、水头差的B货翡翠从底部注胶,使裂隙被胶填满,透光性明显好转,再打灯,石头便如换了一副模样。所以,买家在挑选时一定要多角度仔细观察,同时用手电筒多从侧面对原石进行照射,若遇注胶或打灯现象会一目了然。
另外还有“裂隙”陷阱。“赌石”难在石头外皮与内部真容不一,而裂隙通常是外皮便能见及的,所以,一般买家不会掉进“裂隙”陷阱。然而,还是有不良商贩利用真石头的外皮进行人工做假,使本有裂隙的石头表皮完好如初,从石头底部观察也几无可察痕迹。而裂隙通常是玉石裂开或翡翠水头不足时的裂缝,水经过渗透即会沿裂隙扩展,致使石头内部大面积无法使用。所以,掉进“裂隙”陷阱的买家通常血本无归。因此,买家在购买时要仔细对石头进行观察,如有裂隙,商贩通常会在裂隙附近做标记或降低价格。如果对石头不放心的话,可要求做内部射线,以确保购买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