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种翡翠像玻璃吗?
这个题目有点意思,可能我理解的不够深,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简单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像”,什么又是“不像”。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一旦确定了这一标准,那么我们才能更好的讨论后面的问题,不然就会乱了分寸。
我们说的像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状态、一种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是一种主观上的判断。也就是说,像与不像其实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我们的眼睛,也可能来自于我们的大脑。但无论如何,它是来自我们的主观意识。 而这种主观的感觉是没有对错的,但是它却有高低之分。也就是说,对于像与不像的这种主观感受是有强弱之分的,而分出来的结果也会因此而不同。例如同样是一幅画,有的人觉得它很逼真,好像真人一样,因此这幅画就是好的;而有的人则认为这幅画简直一团糟,丝毫看不出真人的样子,因而这幅画也是差的。这就是由感知者本人带来的主观因素,它直接决定了像与不像的分辨结果。
而我们所说的“不像”也是如此,只不过它是相对于“像”而言的,即某些方面像是真的,而某些方面又似乎并不像。所谓“不像”,其实就是说某一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特征与另一种事物的特征非常相近,而在此之外的其他所有方面却天差地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判断哪一边更为重要,是继续保留这一些近似的地方更好呢,还是舍弃这些近似的地方而追求更多的差异之处。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判断的标准在人们心中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不过,当我们面对一件物品,仔细思考以下问题之后,我们或许就能找到一些方向: ①这件东西到底是什么? ②它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 ③人们有没有必要存在这样一个东西? 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否赋予其一定的功能或特性? ⑤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该如何实现呢? …… 以此类推,我们总能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那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价值。于是,像与不像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我们只需要尽可能保留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尽可能的舍弃无用乃至负价值的特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