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色怎么形成的?
其实,关于翡翠形成的过程与原因,至今还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这样的:先有硬玉岩,然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硬玉岩石发生自变质作用,生成钙钠闪石和透辉石等矿物,同时晶体的形态也变得更为规则;之后矿床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使其发生裂隙,进而为绿泥石、阳起石等杂质晶体提供了存在空间,它们分布在透明至半透明的硬玉晶体表面或内部,形成颜色不均匀的斑块;最后经过雨水侵蚀,逐渐形成目前的翡翠。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是最终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就算今后找到了确切的证据,证明这就是翡翠形成的“标准答案”,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作为普通的玉石玩家,我们判断一块翡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种水(纯净度)好不好的决定因素在于结晶颗粒是否细腻,均匀。
2. 颜色浓淡适宜的颜色会让人感觉水灵、鲜活,过于浓郁、呆板的颜色不是天然的。
3. 底子干净,无杂质是基础,如果杂质很少,且处于边缘,不影响美观的话,也可以接受。
4. 雕工好的雕工能让一件原本普通无色的原石,变成一件具有高观赏性的作品,让人过目不忘。
5. 尺寸大小合适,符合国人“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 在这些因素里,种水和底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