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来自中国哪个地区?
在陶瓷史上,江西景德镇被称为“釉里红”的发源地和“青花”的烧造地。所谓“釉里红”,即先在瓷器胎体上涂一层含铁量较低的淡色釉,作为底胚,再在上面施一层含铁量较高的高温颜料釉,高温烧制后,露出红色的纹饰,这种工艺由于色彩美观、造型多样和烧制难度大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不过,将红色装饰纹样置于白色基调上的做法并不是在景德镇发明的。早在宋代,人们就开始采用釉下彩工艺来装饰瓷器;而在元代,这种技术已经在景德镇的湖田窑场普遍使用,所烧造的青花瓷堪称一绝。之所以称为“青花”,是因为在胎体上先染一层含氧化钴的青色釉料,再以青釉材料作为底色。
1. 原料不同 传统意义上的“青花”是指用氧化钴为原料烧制的青花瓷。而“青花瓷”中的“青”实际上就是绿色或者蓝色。“青花瓷”与“青花”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着色剂的来源不同——“青花”所用的着色剂是氧化钴,而“青花瓷”所用的着色剂除了含有氧化钴外,还有少量的氧化铁和氧化锰等混合入釉,从而呈现出蓝、绿、灰等多种色调。
图1 “青花”和“青花瓷”的关系(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当然,这里所说的颜色差异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无论“青花”还是“青花瓷”,其颜色呈现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越细密匀整的颜色越深,而颗粒较大较粗的颜色则显得比较淡。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青花”和“青花瓷”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利用钴元素作为一种着色剂,通过浸染或点染的方式,使得釉质表面带有淡淡的蓝色或绿色。不过,如果从制作工艺上来看,二者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2. 制作方法 “青花”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将含钴量较高的着色剂预先溶于溶剂中,然后滴加到已经高温烧成的素胚之上,冷却后形成带色的釉层。这是一种“半瓷化”的彩色装饰方式。 而“青花瓷”则是将含钴量较高的着色剂与其它无机颜料一起混合入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从而使瓷器表面带有均匀的彩色花纹。这是一种“全瓷化”的彩色装饰方式。
当然,无论是“青花”还是“青花瓷”,它们的形成都要经历130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且都需要在素胚上施以薄薄的一层深色釉料,然后再烘烤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