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全景式空间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正好在教学生写意山水,其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写意山水强调“立意”——作者要表现什么(即主题); 其次要求“取景”——画家要表达的画面(意境)范围(即全景式); 最后才是“构图”和“用笔用墨用色”等技法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看古代的山水画,大部分都是全景式的,比如董源的《夏山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等。这些画面里山连着山,云山雾绕,远有近有疏,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近代的山水画,受西学的影响,更倾向于描绘“景点”或“特写”。比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中国当代的山水画则更多取法明代的云山人,以青绿重彩的手法绘制高原、群山,并融入现代人的视角,增添了一些人为景观(如高耸的电塔、远处巨大的采油平台等等)。不过这样的变化也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思,比如欧阳中石先生提出的“复归自然”——把现代人的身影剔除山水,让山水回归自然。 其实,不管是全景还是特写,主要取决于主题的需要。就像摄影,有的人喜欢拍大片,就把人物放在画面的正中间,景深控制得很小,让人物占据视线的大部分。而有的人就喜欢拍小而精的画面,把人物放在边角,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人物的局部特征。这都没有什么问题的。
总之,我觉得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只要表现的内容合适,就能打动人。当然,如果内容与形式相匹配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