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叫风景画?
首先,中国山水画所描绘的对象是“山川”而非“风景”——此一表述上的差异至关重要。 “景”者,由山水、树木、楼台等组成的可以入画的物象。 而“风”则特指自然界的空气流动,多形容云山雾霭、烟雾迷蒙的自然景象——如唐诗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宋词有“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所以,在传统中国绘画中,“风景”不能作为主题直接入画(即不能成为独立的渲染对象),而仅仅可以作为创作的一部分素材加以运用——“远近山,左右水,上下云气草木……点染间须笔笔生动,处处照应;其烟霞云雾,远近高低,皆须有致……”(董其昌《画旨》) 那么,“风景”在画上究竟有无必要存在呢?明代画家、文学家高濂认为不必:“若夫崇山峻岭,远岫晴云,茂林修竹,幽泉怪石,无非实境。唯峰岚岩嶂,石磴涧壑,或取势纵横,或取形怪异,此画中之实境也。若非现实之景,难以入画。”(《瓶花斋杂论》)
清人朱耷也有类似的说法:“泼墨山水,并非全不著力,但无根蒂,故可以流泛于笔墨之间耳。若真山真水,必须以实境实观,乃能逼真。”(《书画题跋》) 可见,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实景”,其实是经过艺术家选择、编排和重新定义的“实境”,或者说,是“心象”(曹仲英语)。这种“心象”不是对真实景物的一一摹写,而是艺术家主观情思的投影。因此无论“山高水长”“云腾雾绕”还是“枯木死树”“平沙落雁”,都不妨碍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中立题材(尽管其中的“云流水露”可能更受喜爱)。
至于你说的那个“风景”是不是指的是这个意思呢?我不敢说。因为中国的山水画画的是“江山”而非“风景”,这里的“山”和“川”当然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山脉河流,而是文化意义上的“国家”与“天下”(参见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因而所谓的“山水画”其实是在用视觉语言书写一部部关于祖国山河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