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易什么的艺术家?
这个“易”是易经的易,而不是容易的易。 提到周易,不少人感到十分神秘,其实它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典籍之一,由周文王姬昌所作,主要内容是讲卦象,用阴阳两种爻画成不同的卦,来推演自然变化规律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孔子在《易经·系辞上传》中讲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相生八卦”“是故周易者,象也;彖者,言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周易主要讲的是象和理。而这两大要素在儒家典籍中是贯穿的,因为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他们所著述的经典都包含着卦象与天道人事的道理。
比如《论语·颜渊》中记载了子夏问礼的情况,子夏向孔子提问关于礼仪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是先讲了一个卦象——乾()。他在回答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素隐行怪”。
什么叫作“素隐行怪”呢?就是在没有明确阐发道理的情况下,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这种人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孔子看来,最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把深奥的哲理用大众能接受的方式来讲授,否则就会像子夏这样“钻牛角尖”。这种通过形象的方式来演绎抽象的义理,在孔子那里是最为被认可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这种方式能得到孔子的赏识呢?这是因为,周易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就是形象化和模糊性。它的每一个卦象都是阴爻阳爻组合起来的,六十四卦都是这样的组合方式,因此每一个卦象都是一个符号,这种形象的比喻和归纳的能力,正是《周易》最独特的地方。
同时,周易中的每一卦都是乾坤两个主体相互搭配形成的,而这种配搭又没有任何先验的原则可遵循,它完全是偶然的。所以每卦给出的解释也是模糊的,孔子所说的“唯天为大,惟尧则之。”也就是只有上天是最伟大的,只有尧能够知晓上天的意图。所谓的天道人事就是这样模棱两可又需要大家去努力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