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硬币是什么材质?
按照时间顺序,我国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普通镍币(含铝-镁合金)、普通铜币和贵金属纪念币。 其中普通镍币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含镍金属的镍币,另一类是不含镍金属的铝合金镍币;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普通镍币是战国中山王金币,不过其性质属于现代黄金期货的先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最早的有镍金属的普通镍币是明代嘉靖四年铸行的“嘉靖通宝”,不过此币含镍量不高,大约2%—5%左右;而到了嘉庆年间开始大量铸造含镍量70%以上的“嘉庆通宝”,不过此时民间已经普遍使用铜钱且铜价高昂,所以这种镍币主要充当着“辅币”的角色,通常以一当十与制钱并用。
清末民初,随着铜价下跌,政府财政陷入困顿之中,开始大量印制钞票,同时为了弥补银元的空缺,也为了抑制外币的入侵,从1920年开始发行了国币条例草案,意图统一币制,其中就规定了一些带有金属光泽的新式辅币,这些新币既不是方孔钱也不是圆钱,而是带有一定西方特色的圆形硬币,材质有铜锌合金和铜镍合金两种。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战局不稳,工业生产能力下降,再加上美元在抗战后大量涌入中国,为填补法币和关金券的空虚,国民政府于1943年起先后增铸了钢币和铁币,但是两者含铜量不高,而且形制粗糙,质量低劣,深受民怨。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稳定市场,于1950年8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暂行章程》,并依据该章程于同年10月开始发行了人民人民币,同时停发所有国民党时期发行的货币,这时才结束了国民党及其伪满政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币政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