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花种翡翠好不好?
飘花的种是翡翠的底,或者说是基础,这个种是指透明度、结构、水头等。 常见的翡翠分为:豆种,糯种,冰种和玻璃种。这四种是按透明度分得。其中豆种是最常见的,几乎100%的翡翠都属于豆种。它具有豆种的特征,底色一般比较暗沉,会有灰色、绿色这样的杂色,而且颗粒较粗,有时会有明显的外显晶粒状结构(也就是肉眼可见的晶体),透明度一般比较低,比较干燥,像一块块玉料磨制而成的珠子。这类的飘花,价值很低。
而玻璃种和冰种就比较少了,要非常纯净的翡翠玉质才会达到这种效果,价值也是水涨船高。不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无结构的特征!没有结构,也就意味着没有矿物颗粒。这也是和豆种最重要的区别。 有朋友说,有结构的玉石才够天然吧。事实上,天然的定义指的不是结构是否明显,而是有无优化处理。有些很明显的结构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老坑翡翠的玻璃种,它虽然结构很明显,但是很细腻,就像玻璃一样,所以叫“老坑”,这种也是可以接受的。至于结构明显到什么程度算自然,这个我没有把握,毕竟我不是行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经过人工处理的玉石必然是有结构的,而经过处理的玉器就没有结构或者有很细微的结构。
所以,从种的角度来说,飘花最好选择冰种以上,并且没有结构的。这样价值最高。 而颜色方面,因为灰色调的飘花很常见,所以建议选蓝色调或绿色调的漂花。
首先要知道飘花翡翠的概念,所谓飘花翡翠,就是翡翠里面除了有绿色外,其它地方是呈白色、灰色或其他色的,绿的部分被看做是“花”,“飘”字是用来表现绿色的分布无规律、呈丝带状、条状、片状的特点。在翡翠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有绿就有水”,可见有“花”必有“水”,所以飘花翡翠,它的底色看起来往往不会很干,而是比较润泽的,因此,如果绿色的色泽、浓度和分布够好,这样的带绿翡翠做出来就是一件价值很高的饰品了。
通常飘花翡翠的“花”以绿色为主,也有紫色、蓝色的,其“花”的色调、浓度、形状和分布情况对飘花翡翠的价值有着很大的影响。总体来说,色调浓、形状好的“花”会非常惹人喜爱,而色暗且分布杂乱的“花”是不受市场欢迎的。另外,底色的绿色是否够漂亮,水份是否够好也会直接影响到价值的高低。由于飘花翡翠的绿色呈丝带状、条带状或片状,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如何留住“花”,又不使“花”与白色、灰色或其他颜色的翡翠过于混浊不清,这将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因此,一件出类拔萃的飘花翡翠饰品既是出类拔萃的翡翠原料和出类拔萃的工艺的结晶。
此外,还有一些紫色或白色翡翠中,若有如上述形态的浅绿、白色或其他色的纹络的话,也称之为飘花,这种翡翠的价值一般不高,它只能算是“低档次的飘花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