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书法家的手稿好?
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鸭头丸帖》、钟繇的《宣示表》都是著名的“草稿”。这些作品现在都为历代书家所临摹,甚至影印出版。但这样的作品在书法家个人创作中其实不多见,多数还是“成竹在胸”后的“熟纸”书写。
然而,“熟纸”也有写得很好的——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然这稿子因为感情激荡,写得自然有些放逸,但是字的基本结构还是非常工整的;再如米芾的《苕溪诗》,这是米芾晚年比较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练习的“稿本”——可见“稿本”“草稿”并不是一定就潦草不堪的。
不过如果要说最有韵味的,还要数王献之的《兰亭序》。这个“序”是王献之重新写的,原迹现在已经遗失了。从唐代开始,人们就能看到这个新写的“序”,并被其深深打动。 宋人苏轼曾评价这个《兰亭序》说它“笔墨之外,无所著落”;明人徐渭也说它是“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阵兴来当醉玉”。
这两句大抵是说这个作品笔墨之外,神韵飞扬,有灵动之气。清人冯班更是评价说此书“无一笔落空”,意思是字字都有来历,并非随意而出。 除了这几个人的“草稿”外,东汉蔡邕的《石室神赋》(传为蔡邕书),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明代董其昌的《戏鸿堂帖》等也都值得一看。